[发明专利]一种弱化遗留煤柱潜在破坏面的煤柱破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3568.3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0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江;刘喜凤;王贵洲;冯国瑞;刘辉;张帅;袁红辉;杜才溢;白世民;康立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18 | 分类号: | E21C41/18;G01N3/24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弱化 遗留 潜在 破坏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煤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弱化遗留煤柱潜在破坏面的煤柱破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上层遗留煤柱钻取岩芯,将岩芯加工成与遗留煤柱相同高径比的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确认其破坏形式是否符合剪切破坏形式,若是,进入下一步;对试件进行变角剪切试验,测量其内摩擦角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弱化遗留煤柱潜在破坏面的煤柱破坏方法,其通过对上部遗留煤柱进行潜在破坏面弱化,进行实现煤柱在支承压力作用下破坏。
背景技术
由于受到开采水平、设备条件和地质因素等因素的限制,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留设了大量的各类煤柱,用来支撑顶板、保护上煤层巷道,确保安全生产。这些煤柱将永久留在地下,无法采出,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更重要的是,煤柱的存在会导致应力集中,致使下煤层开采矿压显现异常,易发生压架、冒顶、冲击地压等事故。也会加大下煤层保护煤柱的留设尺寸,降低了回采率,进一步浪费资源。
现在资源日益枯竭,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煤炭作为优质的不可再生资源,尽可能的减少煤柱对开采的影响,提高回采率,降低事故发生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例如,通过爆破手段、水力压裂、超临界CO2预裂、低温液氮预裂等方法对上部煤柱进行破坏,起到降低煤柱应力集中的作用,实现下煤层开采事故降低和煤柱尺寸减小的目的。但是这些方法没有利用矿山压力的作用,更没有针对煤柱破坏形式、特点进行设计,所以导致实施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在:
(1)成本高。现有方法没有充分利用顶底板对煤柱的作用力,仅通过增加炸药、压裂液、低温液氮的用量实现煤柱的整体破碎,导致煤柱破坏所需材料用量过大,增加成本。
(2)技术难度大。没有根据煤柱的破坏形式和破坏特点进行处理。现有技术手段是通过外力破坏煤柱整体性,所以需要较大外力才能破坏煤柱,增加了技术难度。
(3)安全性低、效果差。现有技术没有考虑以上因素,导致爆破易采空区积气爆炸,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而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液体易通过煤柱裂隙流入采空区,破坏效果很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通过弱化煤柱潜在破坏面的煤柱破坏方法,以减少下煤层开采事故率,提高资源回收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弱化遗留煤柱潜在破坏面的煤柱破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上层遗留煤柱钻取岩芯,将岩芯加工成与遗留煤柱相同高径比的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确认其破坏形式是否符合剪切破坏形式,若是,进入下一步;
S2、对试件进行变角剪切试验,测量其内摩擦角
S3、根据试件测量结果以及遗留煤柱和下煤层巷道参数,计算弱化钻孔的位置和长度;所述弱化钻孔的起点为下煤层巷道靠近煤柱一侧侧壁上,且所述弱化钻孔经过所述遗留煤柱的形心;
S4、根据计算结果,钻设所述弱化钻孔,使钻设弱化钻孔后的遗留煤柱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实现破坏。
所述步骤S2中,试件的破坏面与支承压力的夹角α的计算公式为:
所述步骤S3中,弱化钻孔的位置和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35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异形工作面设备安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工作面柱式充填开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