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遗留煤柱的切角破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3558.X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0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江;王贵洲;刘喜凤;冯国瑞;刘辉;袁红辉;杜才溢;白世民;程豪杰;康立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18 | 分类号: | E21C41/18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遗留 切角 破坏 方法 | ||
1.一种遗留煤柱的切角破坏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赋存条件为在下煤层上方存在遗留煤柱,且遗留煤柱两侧存有有害气体;所述遗留煤柱用于支撑上煤层顶板以及保护上煤层巷道;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补勘探明遗留煤柱(2)的留设形状、尺寸、遗留煤柱的底板与下煤层的顶板间的垂距、遗留煤柱的形心到下煤层回采巷道形心的距离;
S2、确定切割底角钻孔(6)和切割顶角钻孔(7)的位置,并计算切割底角钻孔(6)和切割顶角钻孔(7)的角度和长度,切割底角钻孔(6)和切割顶角钻孔(7)的角度的计算公式为:
α=arctan((h+ c1)/(H-0.5d));
β=arctan((a+h+c2)/(H-0.5d));
其中,a为遗留煤柱的高度;d为下煤层回采巷道(5)的宽度;c1为切割底角钻孔(6)起始位置到下煤层回采巷道(5)顶板的距离;c2为切割顶角钻孔(7)到下煤层回采巷道(5)顶板的距离;H为遗留煤柱(2)形心到下煤层回采巷道(5)形心的水平距离;h为遗留煤柱(2)的底板与下煤层(1)的顶板间的垂距;α,β分别为切割底角钻孔(6)和切割顶角钻孔(7)的角度;
S3、根据计算结果,在下煤层回采巷道中,钻设切割底角钻孔(6)和切割顶角钻孔(7);钻孔到达遗留煤柱后,沿钻孔方向对遗留煤柱外侧进行形状切割,直至使遗留煤柱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发生破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遗留煤柱的切角破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切割底角钻孔(8)和切割顶角钻孔(7)的位置为下煤层回采巷道(5)靠近遗留煤柱(2)的一侧墙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遗留煤柱的切角破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切割底角钻孔(6)和切割顶角钻孔(7)的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L1=(H-0.5d)/cosα;
L2=(H-0.5d)/cosβ;
其中,L1、L2分别为切割底角钻孔(6)和切割顶角钻孔(7)的长度,H为遗留煤柱(2)形心到下煤层回采巷道(5)形心的水平距离;d为下煤层回采巷道(5)的宽度;α,β分别为切割底角钻孔(6)和切割顶角钻孔(7)的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355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用截齿
- 下一篇:一种隧道竖井防吸穿排烟的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