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3225.7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2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圻;陈政德;郭文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5;H03K17/9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康律师事务所 11805 | 代理人: | 梁挥;孟超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多工器电路与感测驱动电路。根据这些触控电极的位置,这些触控电极被分为第一触控电极组与第二触控电极组。多工器电路电性连接于这些触控电极与感测驱动电路之间,且包括电性连接第一触控电极组的多个第一晶体管与电性连接第二触控电极组的多个第二晶体管,其中,对应于第一触控电极组与第二触控电极组的位置,这些第一晶体管的尺寸不同于这些第二晶体管的尺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技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装置结合显示面板作为电子装置的输入接口已经开始取代传统的实体按键,其中电容式触控装置是通过反应触控物体(例如手指、触控笔)对面板造成的电容量变化的感测信号来判断触控点的位置。但随着触控装置的面板尺寸增加,会因为远近端的触控电极的位置使得所提供触控感测信号的差异变大,进而影响触控的精确度。如何避免大尺寸触控装置的触控产生误判则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能够改善远近端的触控电极的信号差异问题,对远端的触控电极的信号进行补偿,进而提升触控判断的精确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多工器电路与感测驱动电路。根据这些触控电极的位置,这些触控电极被分为第一触控电极组与第二触控电极组。多工器电路电性连接于这些触控电极与感测驱动电路之间,且包括电性连接第一触控电极组的多个第一晶体管与电性连接第二触控电极组的多个第二晶体管,其中,对应于第一触控电极组与第二触控电极组的位置,这些第一晶体管的尺寸不同于这些第二晶体管的尺寸。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多工器电路与感测驱动电路。根据这些触控电极的位置,这些触控电极被分为第一触控电极组与第二触控电极组。多工器电路电性连接于这些触控电极与感测驱动电路之间。多工器电路包括多个第一晶体管、多个第二晶体管、多个第三晶体管与多个第四晶体管。每一个第三晶体管与每一个第一晶体管共用感测线以电性连接第一触控电极组,且每一个第四晶体管与各每一个第二晶体管共用另一感测线以电性连接第二触控电极组。各第一晶体管的阻抗与在同一条感测线上的第三晶体管的阻抗不同,且第二晶体管的阻抗与同样在另一条感测线上的第四晶体管的阻抗不同。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触控装置通过适应性的调整多工器电路中的晶体管尺寸,让用以做为开关的晶体管能够提供触控感测信号的补偿电阻,多工器电路里的晶体管的尺寸会对应于电性连接的感触电极的位置而不同。藉此,能够增加对于远距离的触控电极的精准度,提升触控装置的表现。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图3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晶体管的沟道尺寸示意图。
图3B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晶体管的沟道尺寸示意图。
图3C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晶体管的沟道尺寸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多工器电路的示意图。
图7A与图7B分别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驱动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触控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32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