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屏蔽门错峰启动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09424.6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9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政;沈鑫;张俊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70 | 分类号: | E05F15/70;E05F15/79;E05F17/00;B61B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君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37 | 代理人: | 彭成 |
地址: | 51065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屏蔽门 启动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屏蔽门错峰启动的控制系统,将各个屏蔽门进行分组;包括分控制器和执行器,分控制器用于接收主控制器发送的开门或关门控制命令,执行器控制屏蔽门的启闭;每一个屏蔽门设置对应的延时计时单元,当分控制器接收到开门或关门控制命令后开始计时,得到对应的一个计时时间值;所述分控制器包括有:预设量发生单元,产生一个参考时间;数据存储单元,存储参考时间;比较单元,将当前计时时间值与参考时间值进行比较,得出是否允许执行器启动的指令;执行器,用于牵引对应屏蔽门进行机械位移。本发明能有效减小电磁干扰强度,同时避免启动瞬间的电流过大对电机、驱动电缆、驱动电源等设备或零部件造成冲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屏蔽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地铁屏蔽门错峰启动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一个地铁站台的一侧通常会设置多个屏蔽门,目前大多数一侧采用24-40个屏蔽门,在地铁列车进出站而需要开启或关闭屏蔽门的时候,控制系统同时向各屏蔽门发送开门或关门控制命令,在不考虑开门或关门控制命令传输时延的情况下(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发送控制命令的主控制器到屏蔽门的实际电路是非常短的,其传输时延可以忽略不计),各屏蔽门同时接收到开门或关门控制命令并同时启动。而屏蔽门在启动瞬间的电流非常大,通常是额定电流的几倍,特别是针对感性负载的设备,其启动瞬间的电流可能是额定电流的3倍以上。例如某个地铁站,一侧站台设置有30个屏蔽门,每个屏蔽门上的驱动电机的额定功率为280W,额定电压为50V,则单侧站台屏蔽门同时启动时,理论上,地铁屏蔽门启动瞬间的电流可以达到100A-200A,这么大的启动瞬间的电流容易对地铁屏蔽门的驱动电缆(为屏蔽门工作传输电源)造成冲击,使得驱动电缆的瞬时尖峰负荷急剧变大。不仅影响驱动电缆的使用寿命,还容易对屏蔽门系统造成电磁干扰,其电磁干扰强度(EMI)非常大,以及对为地铁屏蔽门提供电力的电源(UPS)造成冲击,造成UPS寿命缩短。
目前,针对启动瞬间的电流过大的问题,通常会采用分时依次启动的控制方式来解决,例如公布号为CN103197627A、名称为“一种地铁屏蔽门通风装置的分时控制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其采用通过分时依次控制执行器、而实现分时依次启动通风装置的技术方案,要求当前通风装置完全开启或关闭后,下一个通风装置才能开始开启或关闭。该发明专利或目前采用类似控制技术的方案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1、当前通风装置完全开启或关闭后,下一个通风装置才能开始开启或关闭,导致所有通风装置完全开启或关闭,控制过程的时间过长;且在各个通风装置开启或关闭的过程中,需要上一个完成整个过程后,才能启动下一个的控制。这样的技术方案在有些应用领域是不符合要求的,不能被实际应用。
2、由于控制过程的时间过长,必然会导致消耗的能源更多,这样的控制效果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地铁屏蔽门错峰启动的控制系统,其能够解决启动瞬间的电流过大而带来冲击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铁屏蔽门错峰启动的控制系统,将各个屏蔽门至少分成2组,每组屏蔽门至少有一个屏蔽门,并按分组顺序依次得到第一组屏蔽门、第二组屏蔽门、……、第n组屏蔽门、……、最后一组屏蔽门,最后一组屏蔽门记为第K组屏蔽门,K≥2,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分控制器和执行器,每一个屏蔽门对应一个执行器,每一个屏蔽门对应一个分控制器,分控制器用于接收主控制器发送的开门或关门控制命令,分控制器与所在屏蔽门的对应执行器电性连接,执行器用于牵引对应屏蔽门进行机械位移;
所述分控制器包括有:
延时计时单元,每一个屏蔽门分别设置对应的一个延时计时单元,用于当分控制器接收到主控制器发送的开门或关门控制命令后开始计时,得到各个屏蔽门对应的一个计时时间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94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