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压缩感知的宽带声源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8263.9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1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宁方立;韩鹏程;潘峰;张超;韦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东莞市三航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5/18 | 分类号: | G01S5/18;G06F17/5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陈星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源 宽带声源 压缩感知 算法 麦克风阵列 网格节点 测量 求解 频域 稀疏 快速傅里叶变换 矩阵 奇异值分解 测量数据 方程建立 声源平面 声源区域 声源信号 时域测量 抗噪性 频率段 声压级 自由场 网格 格林 宽带 窄带 收敛 变形 继承 联合 | ||
1.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宽带声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含有M个麦克风的阵列采集声源信号,获得时域的测量数据;
步骤2:对步骤1采集的时域测量数据进行分块、加窗以及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获得频域测量数据;
步骤3:选取所需的频率段数据,所选频率段内的各频率点对应的数据为y(fj)=(y1j,...,yMj)T,其中y的维度为M×B,B为步骤2中所划分的数据块总数,fj为所选频率段内的第j个频率点;
步骤4:建立基于压缩感知的宽带声源定位联合稀疏表达模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确定声源平面,并对声源平面进行网格划分,以每个网格节点为可能的声源,构建未知的声源信号x,其中声源信号x由网格节点处的声源强度组成;
步骤4.2:根据自由场格林函数的Helmoltz方程建立频率点fj下的声源平面与麦克风阵列的测量矩阵A(fj):
其中i为虚数单位,c为声速,dmn为第m个麦克风与第n个网格节点之间的距离;
步骤4.3:建立各个频率点下的声源定位稀疏表达模型:
y(fj)=A(fj)x(fj)+e(fj),j=1,2,…,J
其中x(fj)为频率点fj下的声源信号,e(fj)为频率点fj下的测量值中包含的噪声项,J为频率点数;
步骤4.4:将不同频率点下稀疏表达模型进行联合,建立基于压缩感知的宽带声源定位联合稀疏表达模型:
步骤5:对联合稀疏表达模型中的y(fj)进行SVD分解,获得变形后的稀疏表达模型:
对联合稀疏表达模型中的麦克风阵列频域测量值y(fj)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测量值y(fj),声源信号x(fj),噪声项e(fj)的信号子空间:
y(fj)SV=y(fj)VDK,x(fj)SV=x(fj)VDK,e(fj)SV=e(fj)VDK
其中DK=[IK0]T,V为对测量值y(fj)奇异值分解后的酉矩阵,IK为K×K阶单位矩阵,0为K×(B-K)阶零矩阵,K为声源信号的稀疏度;
步骤6:通过DCS-SOMP算法对步骤5中得到的变形后的稀疏表达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不同频率点下每个网格节点处的声源强度;
步骤7:将每个网格节点处各个频率点上求解的声源强度进行叠加,进而获得每个网格节点处的总声压级OASPL:
其中为频率点fj下第n个网格节点处的声源强度;
步骤8:根据每个网格节点处的总声压级OASPL确定声源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东莞市三航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东莞市三航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826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