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肼的零背景荧光检测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6958.3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1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郭心洁;公艳;张倩;丁彩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王鹏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景荧光 二乙氨基 水杨醛 成像 检测 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 应用 分子内氢键 抗干扰能力 检测模式 缩合反应 血清样本 荧光物质 有机合成 有机溶剂 原位生成 活细胞 灵敏度 指示剂 传感 构建 胶束 水样 探针 小鼠 研究 | ||
1.一种肼的零背景荧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胶束促进4-二乙氨基水杨醛与分析物肼之间的缩合反应,原位生成的具有分子内氢键的新生色团作为肼检测的指示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肼的零背景荧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生色团的合成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以PBS缓冲液为反应介质,加入4-二乙氨基水杨醛和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
(2)在步骤(1)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分析物肼,DEASA与肼发生缩合反应,最终生成本发明公开的新生色团—发光物质HDB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肼的零背景荧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物肼和4-二乙氨基水杨醛的摩尔比为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肼的零背景荧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的浓度控制在0.1~5×10-3mol·L-1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肼的零背景荧光检测方法在溶剂体系中肼的选择性识别和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肼的零背景荧光检测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检测方法在以肼为标志物的检测及成像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肼的零背景荧光检测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体系中的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的浓度为1×10-3mol·L-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695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