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牌照的检测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5729.X | 申请日: | 2019-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7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磊;柳佳;徐锦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思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34;G06K9/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魏秀莉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牌 车辆图像采集 车辆牌照 车牌定位 车牌识别 对比模块 输出模块 字符分割 裁剪 第三方平台 工作效率高 应用层软件 输出 处理模块 传输过程 核心识别 流程判断 顺序结构 图片格式 线性分析 整套系统 检测 准确率 暗化 比对 调试 图像 传输 节约 维护 | ||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牌照的检测识别方法,包括车辆图像采集模块、图像暗化处理模块、车牌定位裁剪模块、字符分割对比模块和识别车牌输出模块,各模块之间采用线性分析结构,由车辆图像采集模块至车牌定位裁剪模块均采用顺序结构,节约了流程判断时间,提升了识别速度,字符分割对比模块大大提高车牌对比的准确性、降低比对时间,识别车牌输出模块将核心识别结果输出给应用层软件,然后根据需求输出用户所需的车牌识别结果。本发明采用的图片格式在传输过程中不易丢失,不会出现漏车现象,车牌识别的准确率高、速度快,整套系统的工作效率高,易于和第三方平台对接传输,维护调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牌照的检测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交通领域在进入蒸汽时代以后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1886年1月29日第一辆汽车问世开始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目前世界上机动车总量已接近十几亿辆,其中中国汽车总量保持在1.97亿辆左右。为了方便对车辆的管理和控制,早在1912年我国就开始实施对车辆进行悬挂车牌的制度,并通过每辆车悬挂不同的车牌来区分车辆。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在用的车牌主要包括蓝牌、黄牌、黑牌、军警牌、新能源车牌、领事馆车牌等等数十种车牌,为了更加快捷方便的管理和识别这些车牌,相关的车牌识别技术也应运而生。
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车牌识别技术也被众多科学家所青睐。目前比较常见的车牌识别技术还是以图像采集、图像处理为主,即通过抓取一张车辆的照片或截取一段过车视频来分析图片或视频内的车牌等。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a.通过图像采集设备采集过车视频,然后传输至后端处理设备进行分析确定视频内的车牌;b.通过前端抓拍车辆图片,然后进行图像处理而识别车辆图片内的车牌。
以上两种技术虽然可以识别车牌,协助工作人员判断车辆的车牌号码,但是由于技术路线及整体方案存在的缺陷,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缺陷:a.通过视频后端识别技术,视频在传输过程中容易丢失导致识别时出现漏车现象;b.后端在对视频进行处理的时候,整体处理时间会比较长,往往需要200ms以上才能输出识别结果,会影响整套系统平台的运行;c.现有的前端识别设备,是通过锁定图像范围内的字母或数字进行识别,容易将车辆上方相关型号标志误判为车牌,导致识别率偏低;d.现有系统对设备参数及外界环境要求比较高,不方便现场的调试及维护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辆牌照的检测识别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辆牌照的检测识别方法,包括线性结构的车辆图像采集模块、图像暗化处理模块、车牌定位裁剪模块、字符分割对比模块和识别车牌输出模块,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车辆图像采集模块从相应摄像机图像输出端口获取到当前需要识别的图像,并以图片格式发送至图像暗化处理模块中;
步骤2)图像暗化处理模块对图片进行第一次处理,将整张图片亮度拉低,并将处理后的图片发送至车牌定位裁剪模块中;
步骤3)车牌定位裁剪模块根据车牌特有的性质在整个图片识别区域内寻找亮度较为突出的长方形并进行裁剪,同时根据长方形亮度的反光波长值判断出车牌底色,并将裁剪后的图片发送至字符分割对比模块中;
步骤4)字符分割对比模块在获取到已裁剪的车牌图片后首先根据车牌图片上方的标识圆点将前两位与后面分开,然后再将分开后的字符导入识别支付库内进行逐一比对,全部比对完成后进入下一步;
步骤5)识别车牌输出模块将已识别的车牌颜色及字符传输给整套系统的应用层,根据第三方系统的具体要求输出完整的车牌号、车辆大图、车牌小图及二值化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思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思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57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