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设备及其物品鉴别方法、装置和系统、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3787.9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8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宇;柯光明;刘萃;杨素华;王莹;董亚鲁;孙萍;黄小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72 | 分类号: | G01N27/72;G01R33/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王云飞;方亮 |
地址: | 1000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设备 磁化 待测物 智能移动设备 物品鉴别 磁感应 磁性传感器 存储介质 磁场 磁化磁性材料 磁场区域 磁性特征 真伪识别 真伪 检测 | ||
本公开涉及一种移动设备及其物品鉴别方法、装置和系统、存储介质。该移动设备物品鉴别方法包括:指示移动设备自身的磁场区域对待测物进行磁化;接收移动设备自身的磁性传感器获取的待测物磁化前的磁感应强度和磁化后的磁感应强度;将待测物磁化前、后的磁感应强度,与预定磁场强度阈值进行比较,确定待测物的真伪。本公开通过使用智能移动设备自身产生的磁场磁化磁性材料,进而使用智能移动设备自身的磁性传感器进行检测,使用智能移动设备实现待测物磁性特征的真伪识别。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物品鉴别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设备及其物品鉴别方法、装置和系统、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公众对智能移动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以智能移动设备为终端的真伪识别系统及方法,越来越成为公众可普遍接受的真伪识别技术手段。
相关技术以智能移动设备为终端的真伪识别方法最主要的是应用二维码来进行的真伪识别方法,但是生成和识读二维码的技术往往采用公开的技术实现,本身不具有加密的特性,不具有防伪的功能。并且相关技术的二维码防伪技术往往依赖于扫码登陆上特定服务器,并在服务器上对二维码编码的特定字符串进行验证来完成。这种方式一方面依赖于网络环境,在网络环境不佳的地方难以实现;另一方面无法区分被指向克隆服务器的假验证信息的真伪。
发明内容
申请人发现:对产品防伪要求较高的产品还经常使用物理、化学防伪的技术来实现产品的防伪,常用的防伪材料包括荧光材料、红外吸收材料、磁性材料等,具有一定的防伪造性。但是这类防伪材料一般需要配合专业的仪器设备来进行检测,不利于公众对产品真伪进行识别。其中磁性材料用作防伪特征已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公众识别方面,磁性特征往往需要借助专门的仪器来进行识别,难以为普通公众提供一种便捷的真伪检测手段。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及其物品鉴别方法、装置和系统、存储介质,使用智能移动设备自身产生的磁场磁化磁性材料,使用智能移动设备自身的磁性传感器进行检测,从而可以实现待测物磁性特征真伪识别。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移动设备物品鉴别方法,包括:
指示磁场区域对待测物进行磁化;
接收磁性传感器获取的待测物磁化前的磁感应强度和磁化后的磁感应强度;
将待测物磁化前、后的磁感应强度,与预定磁场强度阈值进行比较,确定待测物的真伪。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设备物品鉴别方法还包括:
向外展现待测物的鉴别结果。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设备物品鉴别方法还包括:
预先获取移动设备的环境磁场强度。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待测物磁化前、后的磁感应强度,与预定磁场强度阈值进行比较,确定待测物的真伪包括:
根据环境磁场强度、待测物磁化前的磁感应强度和磁化后的磁感应强度确定待测物磁化前的相对磁感应强度和磁化后的相对磁感应强度;
将待测物磁化前的相对磁感应强度和磁化后的相对磁感应强度,与预定磁场强度阈值进行比较,确定待测物的真伪。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磁场强度阈值包括预定磁场强度有效值和预定磁场强度无效值,其中,预定磁场强度有效值小于预定磁场强度无效值。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待测物磁化前的相对磁感应强度和磁化后的相对磁感应强度,与预定磁场强度阈值进行比较,确定待测物的真伪包括:
根据移动设备自身磁场区域的磁场强度确定预定磁场强度无效值;
判断磁化前的相对磁感应强度是否大于预定磁场强度无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未经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37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