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子筛吸附的车载补氧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03722.4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6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赵智军;邵欣宇;汪玲;尤家顺;夏明明;王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同智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3/00 | 分类号: | B60H3/00;C01B13/02;F02M25/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浓度传感器 供氧装置 发动机 供氧 分子筛吸附 补氧系统 车辆内部 检测装置 制氧装置 控制器 输出端 氧气 压力传感器信号 外界大气压力 检测发动机 输入端连接 压力传感器 车辆行驶 高原地区 浓度氧气 分两路 检测 制取 | ||
1.一种基于分子筛吸附的车载补氧系统,包括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氧装置(2)和用于制取一定浓度氧气的制氧装置(1),制氧装置(1)的输出端与供氧装置(2)的输入端连接,供氧装置(2)的输出端分两路,一路连接到车辆中、另一路连接到所述发动机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子筛吸附的车载补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4)和检测装置(3),检测装置(3)包括用于检测车辆内部氧气浓度的第一氧浓度传感器(31)、用于检测发动机中氧气浓度的第二氧浓度传感器(32)和用于检测外界大气压力的压力传感器(33),控制器(4)分别与第一氧浓度传感器(31)、第二氧浓度传感器(32)、压力传感器(33)信号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子筛吸附的车载补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制氧装置(1)包括空气过滤器(11)、压缩机(12)、分子筛塔(15)和储氧罐(17),空气过滤器(11)的输入端与外界空气连通,空气过滤器(11)的输出端通过压缩机(12)连接到分子筛塔(15)的输入端,分子筛塔(15)的输出端与储氧罐(17)连接,储氧罐(17)的输出端与供氧装置(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分子筛吸附的车载补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制氧装置(1)还包括单向阀(16)和用于对加压后的空气进行散热的散热铜管(13),散热铜管(13)的输入端与压缩机(12)的输出端连接,散热铜管(13)的输出端与分子筛塔(15)的输入端连接,分子筛塔(15)的输出端与储氧罐(17)的输入端通过单向阀(1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分子筛吸附的车载补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分子筛塔(15)外接有用于控制排出分子筛塔(15)中氮气的电磁阀(14),分子筛塔(15)包括第一分子筛塔和第二分子筛塔,第一分子筛塔和第二分子筛塔互相交替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子筛吸附的车载补氧系统,其特征在于,供氧装置(2)包括用于控制向车辆内部供氧的第一供氧阀(22)、用于控制向发动机中供氧的第二供氧阀(23)、调压阀(21)和补氧喷嘴(24),调压阀(21)的输入端与储气罐(17)的输出端连接,调压阀(2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供氧阀(22)、第二供氧阀(23)连接,所述发动机的输入端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连通有用于向发动机中补氧的补氧喷嘴(24),第二供氧阀(23)的输出端与补氧喷嘴(24)的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子筛吸附的车载补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和车辆发动机内部所需氧气体积百分比浓度单位为%,公式如下:
其中,PB为环境大气压力,单位为kPa。
8.一种基于分子筛吸附的车载补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外界空气通过制氧装置(1)得到一定浓度的富氧气体,并输送到供氧装置(2)中;
供氧装置(2)对富氧气体进行分流得到两路富氧气体;
供氧装置(2)将一路富氧气体输送到车辆中、另一路富氧气体输送到发动机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分子筛吸附的车载补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界空气通过制氧装置(1)得到一定浓度的富氧气体,并输送到供氧装置(2)中时,包括:
外界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11)、压缩机(12)进入分子筛塔(15)中;
分子筛塔(15)对输入的外界空气进行吸附去氮,得到一定浓度的富氧气体;
富氧气体一部分通过第一供氧阀(22)被输送到车辆内部中、另一部分通过第二供氧阀(23)输送到发动机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分子筛吸附的车载补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筛塔(15)对输入的外界空气进行吸附去氮时,吸附的氮气通过电磁阀(14)输送到外界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同智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同智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0372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拆卸式车载多用途紫外线杀菌仪
- 下一篇:弹起式玻璃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