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收和解码信号的方法、器件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95896.0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8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切丽·库什纳;罗伯特·佛莱明;威廉·H.·麦卡利斯特;马克·兹德布利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冢制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7/04 | 分类号: | H04L7/04;H04L27/00;H04L27/144;H04L27/1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许伟群;郭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 解码 信号 方法 器件 系统 | ||
一种方法可以包括对信号进行接收和采样。信号可以对数据包进行编码。对于信号的选中数量的样本中的每个样本,可以在接收器中产生并储存表示信号与参考函数的相关性的包括成对值的切片。然后,可以检测数据包的存在,以及从储存的切片来对检测到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采样时可以执行产生和储存切片的步骤。当切片被产生且被储存时,可以舍弃信号的采样值。可以操纵信号的切片表示来产生具有灵活的带宽和中心频率的滤波器。
本申请是于2014年09月19日提交的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4/056576、发明名称为“使用切片和扭曲在存在噪声的情况下接收和解码信号的方法、器件和系统”并于2016年03月21日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阶段、申请号为201480051986.3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背景技术
可摄入传感器可以包括低功率通信器,低功率通信器的发送通过可以穿戴在体外的接收器来接收。考虑到可用功耗和存储器大小,传统的“身体通信系统”应当能够在预定量的时间内处理高速原始数据。在传统的接收器中,进入信号穿过包括模拟滤波器和模拟电子放大器的“模拟前端”电路。模拟滤波器通常具有宽的带宽,以允许检测由发送器载波频率的制造容差所确定的所有可能的传输频率。在模拟前端中提供的滤波是适度的,且允许大量的噪声与期望信号一起通过。在模拟放大和滤波之后,通过模数转换器(ADC)来对信号进行数字化。对接收到的信号的剩余处理可以在数字硬件(诸如嵌入式微处理器、状态机、逻辑门阵列等)中的进行。现已数字化的信号可以穿过一个或更多个窄带数字滤波器以在尝试解码之前去除尽可能多的噪声。
在接收器对载波频率的估算具有大量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需要接收器从更宽带宽的数字滤波器开始,从而容许更大量的噪声。更大量的噪声意味着可能完全错过微弱的信号。然而,为了消除大量的噪声,接收器可以应用具有窄带宽的数字滤波器。但是,如果窄滤波器以不正确的载波频率为中心,则可能完全错过进入信号。因此,为了对进入信号的有效检测和解码,必须在用来去除尽可能多的噪声的窄带宽滤波器与用来在接收器对进入载波频率的了解不精确时增大捕获信号载波频率的可能性而具有更大带宽的滤波器之间取得平衡。因此,接收器可以被配置成反复地调节窄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将其移动至新的中心,以及其后再次尝试检测。这种用窄带宽滤波器来搜索载波的过程耗时又耗能。重要的是,为了在新的中心频率处重新过滤,接收器必须在存储器中保留原始数据记录的拷贝,或者如果原始数据不可得,则捕获崭新的数据记录。此过程不仅需要大量的存储资源(尤其是使用高精度ADC时),还消耗大量的设备电池寿命仅用于识别进入信号的载波频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其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如下所说明的方法。一种方法,包括: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对数据包进行编码;对信号进行采样来产生采样值;通过将采样值与第一参考模板和第二参考模板进行相关来从采样值产生包括多个切片的切片记录,第一参考模板包括第一参考函数,第二参考模板包括与第一参考函数正交的第二参考函数;将切片记录与储存的模板进行互相关来产生互相关项;以及针对储存的模板的宽度来确定互相关项的幅度何时超过预定阈值。
其中,预定阈值是预定噪声阈值。可选地,其中,储存的模板包括数据包的前导的切片记录。可选地,其中,第一参考函数包括余弦函数,以及其中,第二参考函数包括正弦函数。
确定的步骤包括通过频率偏移值来对所述多个切片中的至少一些进行扭曲,以及从扭曲切片产生滤波器。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载波频率是否在产生的滤波器的通带之内。可选地,其中,扭曲和产生的步骤包括:对产生的滤波器的中心频率进行偏移,而不需要重新获取信号或对信号重新进行采样。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接收到的信号的载波频率。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产生切片记录之后舍弃接收到的信号的采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冢制药株式会社,未经大冢制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58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