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154合金杆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0428.4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7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德峰;宋全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津和双金属线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8 | 分类号: | C22C21/08;C22C1/03;C22F1/0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6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杆 退火 制备 合金配料 节能环保 拉拔工艺 内部组织 生产加工 退火处理 温度保持 一次退火 原料组成 轧制成型 制备工艺 丝线 合金丝 连续化 免酸洗 重量份 熔炼 拉拔 浇铸 成型 精炼 过滤 合金 优化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154合金杆的制备方法,5154合金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Fe‑Si合金0.10~0.45份、Mg 2.10~3.90份、Cr 0.05~0.35份,Al 80~100份,经过熔炼、合金配料、精炼静置、过滤浇铸和轧制成型的工艺后可制成5154合金杆。本发明中5154合金杆的成型质量高,减少了传统拉拔工艺过程中的退火次数,可将三次退火处理简化为一次退火,并且保证退火温度保持在较低的温度范围,使得后续拉拔的丝线可免酸洗,实现合金杆内部组织优化,一致性、稳定性好,节能环保,且制备工艺易实现,适合大批量、连续化、稳定性的5154合金丝的生产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5154合金杆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导体合金化的发展,铝合金材料由于具有密度小、强度高以及良好的强塑性、导电性抗蚀性和耐卷绕性等一系列优良综合性能,以及生产成本大大低于铜及合金材料的优点,而被广泛用于电缆、屏蔽网线以及军工业和航空航天领域。
5154合金杆是制备5154合金丝的基础材料,传统的加工方法制备的丝线由于其工艺、设备的限制,在生产超细铝合金丝线时,拉拔工艺中的断线率较高,而且生产出的产品稳定性、一致性、连续生产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现有的制备工艺周期长,能源耗费多,为此我们设计出了一种5154合金杆的制备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其工艺、设备的限制,生产铝合金丝线时,拉拔工艺中的断线率较高,而且生产出的产品稳定性、一致性、连续生产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5154合金杆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5154合金杆,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Fe-Si合金0.10~0.45份、Mg2.10~3.90份、Cr0.05~0.35份,Al80~100份。
优选的,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Fe-Si合金0.38份、Mg3.20份、Cr0.28份,Al95份。
优选的,所述Fe-Si合金中Fe和Si的混合比例为0.1~1:1~1.7。
优选的,所述Fe-Si合金中Fe和Si的混合比例为0.8:1.2。
一种5154合金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熔炼:将铝锭放入700℃~750℃的温度下进行熔炼,直至完全熔化成液态;
S2,合金配料:将镁锭、铬和Fe-Si混合合金放入步骤S1中熔化后的液体中,形成合金液;
S3,精炼静置:对步骤S2中的合金液进行在线的除气除渣,并加入精炼剂进行精炼,以720℃~730℃的温度进行静置,得到精炼后的合金液;
S4,过滤、浇铸:将步骤S3中精炼后的合金液利用陶瓷过滤板进行过滤,并利用浇铸机得到铝坯,成型后进行倍频加热,使得温度控制在460℃~490℃;
S5,轧制成型:将S4中的铝坯加热到480℃以上,利用滚剪机进行滚剪后送入连轧机组中进行轧制,可轧制得到合金杆,并利用成圈收线机进行将合金杆收集,可得到最终成型的直径为7.5毫米的5154合金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5154合金杆在制备过程中先后进行除气除渣和过滤的操作,保证了成型后合金杆的质量;
2、本发明在浇铸成型后进行滚剪操作,可提高合金杆成型后的抗拉伸强度,且制备工艺易实现,适合大批量的5154合金杆的生产加工,经济效益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津和双金属线材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津和双金属线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04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