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磨的通信电缆护套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5445.9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9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唐文良;彭凌志;陈平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34 | 分类号: | C08L23/34;C08L71/02;C08L51/00;C08K3/04;C08K5/098;C08K3/22;C08K3/34;C08K13/02;C08K5/13;H01B3/44;B29B9/06;B29C48/9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徐俊杰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 制备 通信电缆 接枝马来酸酐 氯磺化聚乙烯 电缆护套 聚乙二醇 硬脂酸锌 共聚物 护套料 抗氧剂 质量份 阻燃剂 护套 抗裂 炭黑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耐磨的通信电缆护套料,以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氯磺化聚乙烯20~40份、聚乙二醇10~30份、炭黑4~12份、MBS接枝马来酸酐的共聚物2~4份、抗氧剂0.6~1.0份、硬脂酸锌0.2~0.8份、阻燃剂10~20份。制备出的电缆护套耐磨抗裂,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磨的通信电缆护套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电缆在通讯、电力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信电缆是指用于近距离音频通信和远距离高频载波数字通信及信号传输的电缆,广泛应用于通信线路传输、仪器仪表、电力等重要领域。在通信领域,现有架空的数据缆一般都不带钢带铠装,只有一层护套,这就使得使用在室外的通信电缆的护套老化速度较快,老化后的护套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并更换就会影响电缆的信号传输,而由于电缆的可燃性,在炎热的季节老化的电缆甚至会引发火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磨的通信电缆护套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出的电缆护套耐磨抗裂,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的通信电缆护套料,以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氯磺化聚乙烯20~40份、聚乙二醇10~30份、炭黑4~12份、MBS接枝马来酸酐的共聚物2~4份、抗氧剂0.6~1.0份、硬脂酸锌0.2~0.8份、阻燃剂10~20份。通过氯磺化聚乙烯与MBS接枝马来酸酐的共聚物提升物料的力学性能,提升了其在高温下的耐磨性。
优选的,氯磺化聚乙烯30份、聚乙二醇15份、炭黑8份、MBS接枝马来酸酐的共聚物3份、抗氧剂0.8份、硬脂酸锌0.4份、阻燃剂15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阻燃剂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和蒙脱土的混合物,且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蒙脱土=0.2:1:0.1。通过采用复合阻燃的方式提升物料整体的阻燃性,在发生明火时,不仅可以阻燃减缓火苗的燃烧速度且能抑烟,有效阻止烟雾的产生,此比例下阻燃和经济效果均更好。
为了进一步的实现本方案,本申请同时公开了一种耐磨的通信电缆护套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方称取氯磺化聚乙烯20~40份、聚乙二醇10~30份、炭黑4~12份、MBS接枝马来酸酐的共聚物2~4份、抗氧剂0.6~1.0份、硬脂酸锌0.2~0.8份,倒入高速捏合机中混合,升温至90℃~110℃,加入阻燃剂10~20份,混合反应均匀;先升温混合其他再加入阻燃剂,由于本申请阻燃剂中添加有氢氧化镁,氢氧化镁的反应温度较高,不适合较早加入,待物料升温后加入复合阻燃剂既节省时间也提高了反应效率,且本申请的阻燃剂无卤,对环境更友好。
2)将步骤1)中混合好的物料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
3)对双螺杆挤出物料用热切方式造粒或使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成条状的物料经过水冷后用切粒机切粒方式造粒而得到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高速捏合机的转速为1000~1200r/min,混合反应时间为10~15Min。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3中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温度为150~200℃,双螺杆挤出机转速为200r/min。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3)中双螺杆的挤出温度分为三区,三区的温度分别为150~165℃,165~180℃,180~2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的电缆护套料通过氯磺化聚乙烯与接枝改性的MBS的配合,有效提高了电缆护套料的力学性能,如抗冲击强度变强,降低了材料的脆性,使其更耐磨;
2)本申请硬脂酸锌和氯磺化聚乙烯、抗氧化配合,使得热稳定性明显提升,且耐酸碱、耐磨,提升氯磺化聚乙烯本身光热稳定性差性能的同时利用了其介电性能优越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54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