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液滴饼状弹跳的大尺寸超疏水锥柱阵列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7785.7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5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宋金龙;赵长林;黄柳;孙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7/12 | 分类号: | C08J7/12;C08J7/14;C08J3/24;C08L83/04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液滴饼状 弹跳 尺寸 疏水 阵列 | ||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实现液滴饼状弹跳的大尺寸超疏水锥柱阵列。该超疏水锥柱阵列为下粗上细结构,底部直径为D,底部间距为S,锥柱高度为H,锥柱形状角度为β,且分别满足180μm≤D≤1260μm,S≤290μm,500μm≤H≤2000μm,139°≤β≤180°;所述的超疏水锥柱阵列对水滴的接触角≥160°、滚动角≤10°。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实现液滴饼状弹跳且液‑固接触时间减小约60%的具有形状角度β的新型超疏水锥柱阵列,超疏水锥柱阵列的底端直径大,高径比低,尺寸范围广,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可实现液滴饼状弹跳的大尺寸超疏水锥柱阵列。
背景技术
冻雨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极易在固体表面附着冻结成冰而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破坏。因此如何减少冻雨与固体表面液-固接触时间来使其快速脱离固体表面,进而防止附着结冰现象的发生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超疏水表面因具有较大接触角和较低滚动角而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人员希望依靠水滴撞击超疏水表面液-固接触时间短并易滚落的特征来防止冻雨附着。水滴撞击超疏水平面时会先铺展然后回弹最后离开基体,对于固定体积的液滴,液-固接触时间几乎不随撞击速度而发生改变。如何进一步减小液-固接触时间对提高超疏水表面防冻雨抗结冰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香港城市大学Liu等人发现水滴撞击底部直径100μm、高度800μm~1200μm、底部间距100μm、锥柱形状角度180的超疏水直锥阵列上会出现液滴饼状弹跳现象,液-固接触时间减小约80%(Nature Physics,2014,10:515-519)。并且后续研究表明这类亚毫米级直锥阵列结构能够保证降落在固体表面的水滴均与超疏水直锥阵列接触并缩短液固接触时间,应用价值较大。但上述超疏水直锥阵列的底部直径尺寸较小并且高径比过大,导致机械强度较差。因此有必要研发能实现液滴饼状弹跳但底部直径较大的超疏水锥柱阵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液滴饼状弹跳的大尺寸超疏水锥柱阵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实现液滴饼状弹跳的大尺寸超疏水锥柱阵列,为下粗上细结构,底部直径为D,底部间距为S,锥柱高度为H,锥柱形状角度为β,且分别满足180μm≤D≤1260μm,S≤290μm,500μm≤H≤2000μm,139°≤β≤180°;所述的超疏水锥柱阵列对水滴的接触角≥160°、滚动角≤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实现液滴饼状弹跳且液-固接触时间减小约60%的具有形状角度β的新型超疏水锥柱阵列;
(2)本发明提出的超疏水锥柱阵列的底部直径大,高径比低,尺寸范围广;
(3)本发明提出的超疏水锥柱阵列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附图说明
图1(a)是超疏水锥柱阵列底部直径、底部间距和锥柱高度的示意图;
图1(b)是超疏水锥柱的形状角度示意图。
图2(a)是β=180°、D=210μm,H=640μm,S=180μm的4*3超疏水锥柱阵列的扫描电镜图;
图2(b)是β=180°、D=210μm,H=640μm,S=180μm的超疏水锥柱的扫描电镜图。
图3是β=180°、D=210μm,H=640μm,S=180μm超疏水锥柱阵列的超疏水示意图。
图4是21.0μL水滴撞击D=1260μm,S=210μm,H=1980μm,β=180°,的超疏水锥柱阵列的运动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77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炫彩材料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具有双硫腙结构的多糖基微球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