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件与玻璃钢的连接结构及船体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5192.7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5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梁明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琛龙船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5/07 | 分类号: | B63H5/07;B63H25/38;B63B17/00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黄国豪 |
地址: | 51906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件 连接纤维束 穿孔 玻璃钢 连接结构 树脂 船体 穿过 树脂包裹 树脂施加 树脂填充 穿孔的 拉紧 轴向 剥离 腐蚀 贯穿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件与玻璃钢的连接结构及船体,属件与玻璃钢的连接结构,金属件上设有穿孔,穿孔贯穿金属件;玻璃钢包括连接纤维束和树脂,连接纤维束穿过穿孔,金属件沿着穿孔的轴向设有第一侧和第二侧,连接纤维束穿过穿孔,连接纤维束的两端分别位于金属件的第一侧和金属件的第二侧处,树脂包裹在金属件的表面和连接纤维束外,树脂填充于穿孔中,使得连接纤维束的两端可分别对金属件第一侧和金属件第二侧上的树脂施加相互拉紧的作用力,使得树脂不易从金属件上剥离,以保证金属件不被腐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防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件与玻璃钢的连接结构及船体。
背景技术
大多数船舶都采用金属外壳。而金属在海洋环境中,受海水温度、海水含盐度、海洋大气温度、海洋大气湿度的影响,船舶很容易被腐蚀,特别是连接螺旋桨的艉轴架,由于长期浸泡于水中,且位于水流猛击处,腐蚀程度更是严重。腐蚀不仅降低了船舶钢结构和强度,缩短了船舶的使用寿命,同时还会使航行阻力增加,航速降低,影响使用性能。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出现穿孔或开裂,还会导致海损事故的发生,造成惊人的损失。
而目前常采用玻璃钢敷裹于船体金属表面的方式以防腐,玻璃钢比重小、表面光滑,可有效降低阻力、增大航速,且具有良好的抗磁、隔音、电绝缘性能等特点,然而由于玻璃钢与金属是不相溶的两种材质,故当使用时间稍长时,玻璃钢就会裂开甚至从金属表面剥落,失去防锈效果,只能再于金属表面重新再敷裹过玻璃钢,可见的敷裹玻璃钢的方式维护成本高,且减少了出船的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方式紧固的金属件与玻璃钢的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的金属件与玻璃钢的连接结构的船体。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件与玻璃钢的连接结构,金属件上设有穿孔,穿孔贯穿金属件;玻璃钢包括连接纤维束和树脂,连接纤维束穿过穿孔,金属件沿着穿孔的轴向设有第一侧和第二侧,连接纤维束穿过穿孔,连接纤维束的两端分别位于金属件的第一侧和金属件的第二侧处,树脂包裹在金属件的表面和连接纤维束外,树脂填充于穿孔中。
一个具体的方案是,金属件于穿孔的周围设有边缘;连接纤维束的第一端自穿孔绕边缘引至金属件的第二侧,连接纤维束的第二端自穿孔绕边缘引至金属件的第一侧。
由以上方案可见,连接纤维束除了穿过穿孔使得两端位于两侧,且还可以连接纤维束的第一端自穿孔绕边缘引至金属件的第二侧,连接纤维束的第二端自穿孔绕边缘引至金属件的第二侧,通过连接纤维束两端分别对金属件的相互缠绕,也即连接纤维束自金属件的第一侧引至金属件的第二侧或者自金属件的第二侧引至金属件的第一侧,增大了连接纤维束的覆盖面。并且通过于金属件的表面涂覆树脂,于穿孔中填充树脂,利用树脂与连接纤维束之间的相互粘结作用,使得连接纤维束于金属件的第一侧和金属件的第二侧上的位置固定化,使得位于金属件的第一侧和金属件的第二侧的连接纤维束的两端可分别对涂覆于金属件的第一侧和金属件的第二侧上的树脂加纤维施加相互拉紧的作用力,使得树脂不易从金属件的第一侧和金属件的第二侧上剥离和脱落,以更好地保证金属件不易被腐蚀。
一个具体的方案是,连接纤维束包括多条连接纤维,多条连接纤维的第一端自穿孔呈放射状绕边缘引至金属件的第二侧,多条连接纤维的第二端自穿孔呈放射状绕边缘引至金属件的第一侧。
由以上方案可见,由于多条连接纤维的第一端自穿孔呈放射状绕边缘引至金属件的第二侧,多条连接纤维的第二端自穿孔呈放射状绕边缘引至金属件的第一侧,使得连接纤维的覆盖面积能最大化地覆盖到金属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以最大化地对位于金属件第一侧和金属件第二侧上的树脂纤维进行拉紧,以最大化地保证位于金属件第一侧和金属件第二侧上的树脂不被剥离和脱落。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是,连接纤维束采用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氧化铝纤维或碳化硅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琛龙船厂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琛龙船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51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上救援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蝠鲼模式水下机器鱼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