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膜吸附组件、可再生膜吸附反应器、液体处理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3669.8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2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汪志永;张勇;徐莉莉;侯得印;曹爱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44;C02F1/46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歌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组件 再生 反应器 液体 处理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液体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深度处理方法为将待处理液体通入可再生膜吸附反应器发生电化学氧化反应后排出;其中,
所述可再生膜吸附反应器包括:
膜吸附组件,所述膜吸附组件;所述膜吸附组件包括:
中心管,其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排水的管孔;
套设在中心管上的膜吸附卷,所述膜吸附卷包括至少一层膜吸附层,膜吸附层由内到外依次包括过滤膜、导电阳极、绝缘隔网和导电阴极;所述膜吸附卷上发生电化学氧化反应;所述导电阳极采用的材质为活性炭纤维;所述的活性炭纤维的比表面积为600-1500m2/g,孔体积为0.3-1.0 cm2/g;所述过滤膜为超滤膜,所述超滤膜的材质为聚偏氟乙烯、聚砜、聚醚砜、聚丙烯、聚丙烯腈、聚氯乙烯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外壳,所述外壳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所述膜吸附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其中,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膜吸附组件的膜吸附卷外侧空间连通,用于输送待处理的液体至所述膜吸附组件,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膜吸附组件的中心管内部连通,用于收集过滤处理后的液体;
所述膜吸附组件的导电阳极、导电阴极分别与一电源或电源接头连接;所述电源或所述电源接头连接的电源为可调式稳压直流电源;所述可调式稳压直流电源的电压为0-30V,电流为0-5A,其中电压、电流均不为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40000-60000 D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50000 D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活性炭纤维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5-2 mol/L,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的时间为0.5-2 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mol/L,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的时间为1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阴极的材质为碳纤维布或惰性金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吸附组件为电化学可再生膜吸附卷式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管与过滤膜之间通过封装胶束粘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口设有动力泵和压力表,出水口设有阀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再生膜吸附反应器的运行方式包括电化学氧化间歇运行方式、电化学氧化连续运行方式中的任一种或者两种方式同时运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为废液。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为废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366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