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印刷机用流量可控型抽墨装置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6461.3 | 申请日: | 2019-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1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浩 |
主分类号: | B41F31/02 | 分类号: | B41F31/02;B01D53/75;B01D53/82;B01D53/86;B01D53/56;B01D53/04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叶春娜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刷机 流量 可控 型抽墨 装置 使用方法 | ||
1.一种印刷机用流量可控型抽墨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右侧壁顶部嵌套设置有吸墨管(2),所述箱体(1)的内腔右侧壁顶部固定有抽墨泵(3),所述箱体(1)的内腔底部固定有油墨箱(6),所述油墨箱(6)的顶部右侧固定有相互连通的节流器(5),所述节流器(5)的顶部通过导墨管(4)和抽墨泵(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吸墨管(2)的左端贯穿箱体(1)右侧壁后和抽墨泵(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箱体(1)的右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排墨管(7),且所述排墨管(7)的左端贯穿箱体(1)和油墨箱(6)后延伸至油墨箱(6)内腔,所述油墨箱(6)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导气管(8),所述箱体(1)的顶部左侧固定有净化器(9),所述导气管(8)的顶端贯穿箱体(1)顶部后和净化器(9)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节流器(5)包括固定在油墨箱(6)顶部的壳体(51),所述壳体(51)的顶部开设有和导墨管(4)相配合的进墨通道(52),所述壳体(51)的内腔开设有和进墨通道(52)连通的流通腔(53),所述壳体(51)的底部开设有和流通腔(53)连通的排墨通道(54),所述排墨通道(54)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表面上开设有导流孔的固定板(55),所述固定板(55)的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6),所述支撑杆(56)的顶端延伸至流通腔(53)后活动装配有缓冲器(57),所述缓冲器(57)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限流盘(58),所述限流盘(5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盘(5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用流量可控型抽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57)包括外筒(571),所述外筒(571)的内腔横向嵌套设置有活动板(572),所述活动板(572)的底部中心处和支撑杆(56)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572)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杆(573),所述弹簧杆(573)的顶端固定在外筒(571)的内腔顶部,所述外筒(571)的内腔左右两侧均固定有纵向的导向杆(574),所述导向杆(574)的外壁上套接有和活动板(572)固定连接的套筒(5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用流量可控型抽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盘(58)包括固定套接在缓冲器(57)的外壁的缓冲棉板(582),所述缓冲棉板(582)的中心处开设有和缓冲器(57)相配合的装配通道(581),所述缓冲棉板(582)的外壁上粘结有密封胶套(583),所述缓冲棉板(582)的内腔均匀开设有压缩空腔(584),所述压缩空腔(584)内固定连接有沿着半径方向设置的压缩弹簧(5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用流量可控型抽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墨通道(52)设置在排墨通道(54)的正上方,且所述固定板(55)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导流孔,所述限流盘(58)的直径和排墨通道(54)的直径相同,且所述限流盘(58)底部为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印刷机用流量可控型抽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杆(573)的极限压缩长度小于导向杆(574)的长度,且所述弹簧杆(573)的极限压缩长度大于限流盘(58)到排墨通道(54)顶部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印刷机用流量可控型抽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腔(584)沿着缓冲棉板(582)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为八组结构相同的缓冲槽,且所述压缩弹簧(585)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在缓冲槽的顶部和底部。
7.一种印刷机用流量可控型抽墨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S1: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吸墨管(2)和外接油墨源连接,通过外接电源启动抽墨泵(3),并且通过导墨管(4)进入到节流器(5)中进行节流,便于控制油墨的流动速度和流量,进而流入到油墨箱(6),最后通过排墨管(7)导入到印刷机的供油器中,在此过程中油墨箱(6)中的易挥发气体通过导气管(8)导入到净化器(9)中进行吸收;
S2:在油墨流经节流器(5)时,首先通过进墨通道(52)进入到流通腔(53)中,通过导流盘(59)对油墨进行导流,促使油墨向导流盘(59)的外侧分散,并且通过排墨通道(54)内部的固定板(55)顶部的导流孔排出,当进入油墨流量较大时,油墨的冲击力会促使导流盘(59)对缓冲器(57)施加向下的压力,从而促使缓冲器(57)相对支撑杆(56)向下移动,这样减小限流盘(58)和排墨通道(54)之间的开口,从而减小油墨的排放量,当油墨量较小时,施加在导流盘(59)顶部的压力就小,这样增大限流盘(58)和排墨通道(54)之间的开口,能够实现开口大小自适应调节,从而通过节流器(5)实现对吸取油墨的流量的控制;
S3:当油墨流动的冲击压力通过导流盘(59)作用到缓冲器(57)上时,能够将压力通过支撑杆(56)传递到活动板(572)上,从而能够带动外筒(571)向下移动,同时促使弹簧杆(573)发生压缩,同时套筒(575)沿着导向杆(574)滑动,提供活动板(572)滑动时的稳定性,通过弹簧杆(573)的压缩从而产生向上的支撑回弹力,从而对油墨流动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通过缓冲器(57)和导流盘(59)的配合实现对限流盘(58)和排墨通道(54)之间的开口大小的调节;
S4:在油墨流量过大时,导流盘(59)受到的冲击力会促使缓冲器(57)向排墨通道(54)移动,能够促使限流盘(58)嵌套在排墨通道(54)中,从而隔断了油墨的下料,在限流盘(58)向下嵌套在排墨通道(54)的过程中,密封胶套(583)通过和排墨通道(54)的侧壁的贴合促使缓冲棉板(582)发生压缩形变,同时压缩空腔(584)中的压缩弹簧(585)发生压缩以提供对密封胶套(583)的支撑回弹力,这样使得密封胶套(583)和排墨通道(54)的内壁贴合更加紧密,从而实现了对油墨的隔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浩,未经林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646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覆膜机进料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两端向内喷水清理的刮墨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