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窝-微穿孔薄膜复合结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5851.9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52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翔;吴锦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G10K11/172 | 分类号: | G10K11/172;G10K11/168;B32B3/12;B32B3/24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张文杰 |
地址: | 330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 穿孔 薄膜 复合 结构设计 方法 | ||
1.蜂窝-微穿孔板复合结构设计方法,包括上表面板和下表面板及其中间夹有的蜂窝芯,其特征在于,在蜂窝芯内部设置有DE微穿孔薄膜,该DE微穿孔薄膜上下两侧镀有柔性电极且通过引线与外部的电压发生端相连接;其设计步骤如下:
1)上表面板使用微穿孔板与DE微穿孔薄膜构成双层微穿孔板结构,由马氏理论推导得到的双层微穿孔板理论如下:
以上各式中,ri为第i层微穿孔板的相对声阻,mi为第i层微穿孔板的相对声质量,ti为第i层微穿孔板的板厚,di为第i层微穿孔板的穿孔直径,pi是第i层微穿孔板的穿孔面积占全板面积的百分比,Di为第i层微穿孔板后的空腔厚度,ki为第i层微穿孔板的穿孔板常数,μ为空气的运动粘度系数,ρ为空气密度,c为常温下空气中声速,f0为声音频率,ω为声音圆频率,α即为双层微穿孔板的吸声系数;z为双层微穿孔板的总相对声阻抗;其中上表面板为第一层微穿孔板,DE微穿孔薄膜为第二层微穿孔板;
当Im(z)=0时,即满足下式时,双层微穿孔板吸声体达到共振:
共振时的吸声系数为:
由上述理论公式可知,穿孔孔径d以及穿孔率p减小时,相对声阻r以及相对声质量m增大,共振频率f0减小,最大吸声系数α0增大,即吸收峰值频率向低频移动;
2)通过微孔三角形排列时穿孔率计算公式得到穿孔率为:
式中,B为孔间距,计算可得穿孔的具体分布位置参数;
3)根据公式(2)、(3)、(4)、(5)进行数值计算,当小孔直径d=0.5mm、板厚t=0.5mm时,计算得出穿孔率在5.5%以下时,微穿孔板在中低频中的最大吸声系数保持在0.5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585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