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承套接接头成型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4727.0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1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吴泽和;蔡坚松;吴锡炎;吴泽秀;吴汉城;王柏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三凌塑料管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67;B29C45/18;B29C45/73;B29C45/34;B29L31/24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4230 | 代理人: | 卢梓雄;丁德轩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套 模具 驱动装置 熔融塑料 成型机 后模芯 密实度 前模芯 上外模 下外模 模芯 骤冷 分子结构 分子排列 高温环境 关闭排气 冷却水路 排出流道 热量累积 设置独立 注塑压力 时间差 注料口 分拆 合模 流道 排出 外模 注料 紧凑 冷却 能耗 驱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承套接接头成型机,将模具分拆为上外模、下外模、前模芯和后模芯,更换模具更加方便,并且各自设置独立的驱动装置,每个驱动装置驱动相应外模、模芯所需的能耗大大降低;完成合模后具有两个注料口,先关闭排气孔并通过时间差进行注料排出流道内的大部分空气,再打开排气孔将流道中剩余的空气完全排出,使得注塑压力大幅度增大,成品密实度更高;排而上外模、下外模、前模芯和后模芯均设有独立的冷却水路,使得整个模具自内而外同时得到冷却,更快的消除模芯的热量累积,同时使得熔融塑料在高温环境下骤冷,熔融塑料的分子结构受到骤冷影响,分子排列更加紧凑,进一步提高成品密实度,从而能够提高双承套接接头的成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接头成型机,尤其涉及一种双承套接接头成型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管道连接大多数采用接头连接的方式,通过一个接头分别与两段管道的管道相对应的进行套接或者焊接。常见的管道接头多采用PE、PC等热塑性树脂材料制成,将原材料混合搅拌之后送入注塑机中加热,将高温的原材料通过注塑机挤压进入模具中成型,再将模具进行冷却脱模,取出最终已成型的成品接头。对于普通管道来说,通过上述生产工艺所生产的双承套接接头已经能够满足大多数管道的安装要求,但是对于大型管道而言,由于大型管道多数深埋在地下(比如城建用的排污管、排水管等),双承套接接头除了受到管内流质的腐蚀和冲击之外,还要受到埋地土壤的压力,这种环境对双承套接接头本身的成品密度和抗压性的要求更高。
目前,在双承套接接头的生产过程中,用于注塑双承套接接头的注塑机所用的模具通常分为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分别包括模套和模芯,上模和下模通过相应的驱动装置(常用的驱动装置比如气缸、油缸、电机等)的驱动合模,使上模和下模的模套和模芯相对应的合模锁紧;合模完成后,注塑用的熔融塑料通过上模上的注塑口注入,自上至下通过模具中的流道自然流满整个模具而成型。但是,对于用于大型管道的双承套接接头的生产而言,传统的注塑工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大型管道的双承套接接头体积大,生产时所采用的模具也相对较大,在进行合模进行合模时模具的驱动装置所要求的能耗更高,而且更换不同尺寸的模具难度大;
(二)模具在合模时,上模的模芯和模套分别相对应的与下模的模芯和模套并合,驱动装置提供的夹合力同时作用于模芯和模套,导致上模和下模之间的锁模力降低,需要提供更大的夹合力才能保证上模和下模之间达到预定的锁模力,进一步提高合模时所需要的能耗;
(三)合模之后模具的流道中充斥着空气,在进行注塑时,流道内的空气受到熔融塑料流动挤压而通过注塑口排出,由于通过同一个注塑口进行熔融塑料注塑和排气,熔融塑料的注塑压力不能太大,流道内的空气也易于熔融塑料混合,最终使得成品接头的密度不够,无法承受埋地土壤的压力;
(四)完成注塑工作之后需要对模具进行冷却,一般的模具只在模套上设置冷却水路,而由于大型管道的双承套接接头注塑时间长,注塑时高温的熔融塑料流满流道的过程中,模芯也长时间吸收来自熔融塑料的热量,长时间的热量累积使得模芯温度过高,单纯依靠模套上的冷却水路不能对接头成品和模芯同时起到很好的冷却效果,影响双承套接接头最终的成品质量。
综上所述,无论是生产过程中的能耗,还是最终的成品质量,现有的注塑设备都不能满足用于大型管道连接的双承套接接头的生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承套接接头成型机,这种双承套接接头成型机模具更换方便、大幅度提高合模锁模力、工作能耗低,能够提高双承套接接头的成品质量。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三凌塑料管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三凌塑料管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47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精密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医疗产品盖子生产用防螺纹芯子损伤的模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