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拼装式污水泵站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4422.X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6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饶峻石;赵宸;刘彬彬;李志鹏;余斌;罗银凤;李建光;张大欢;宛泽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22 | 分类号: | E03F5/22;E02D27/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孙海杰 |
地址: | 41000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拼装 污水 泵站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拼装式污水泵站及其施工方法。拼装式污水泵站包括一至多个单元泵站,单元泵站包括框架、潜污泵和连通管道,潜污泵安装在框架上,连通管道与潜污泵连通并且于框架铺设;连通管道用于与地面排水管道连通。拼装式污水泵站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搭建框架;安装潜污泵到所述框架上并对应地铺设连通管道,形成单元泵站;固定一个至多个单元泵站,将连通管道连通至地面排水管道或将连通管道相互连通后再连通至地面排水管道。采用预制单元泵站的施工方法,节省了围堰所需的材料费、人工费及排水的设备费,既提高了污水泵站的施工效率,又减少了施工对环境破坏以及现状水体稳定性的影响,免除了围堰施工和水下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整治、污水治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拼装式污水泵站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命脉,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和人口的迅速发展,污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增长。过度的污染直接引起了河流水体的富营养化,甚至导致水体发黑发臭,形成黑臭水,完全丧失使用功能、影响景观以及人类生活和健康。水体污染形势相当严峻,水体黑臭现象已非常普遍。地表水水质急需改善,尤其黑臭水体治理。
在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由于水流较大、工期紧,污水泵站作为黑臭水体治理重要部分,如何快速建造污水泵站又不破坏现状水体环境成为项目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现有的污水泵站施工工序是围堰排水、浇筑混凝土基础、安装导杆及泵座、安装泵体、安装出水管及附件。整个施工过程耗时长、耗材多、耗能大,消耗了较大的成本,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同时,一般的施工方法需要改造既有的污水设备结构,容易对结构的稳定性造成的破坏,且不利于现状水体的稳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作业简单、安全、灵活、耗时短的拼装式污水泵站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拼装式污水泵站,包括一至多个单元泵站,所述单元泵站包括框架、潜污泵和连通管道,所述潜污泵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连通管道与所述潜污泵连通并且于所述框架铺设;
所述连通管道用于与地面排水管道连通,当所述拼装式污水泵站包括多个所述单元泵站时,多个单元泵站上的连通管道分别与地面排水管道连通或多个单元泵站上的连通管道相互连通后与地面排水管道连通。
作为所述的拼装式污水泵站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框架上形成有滑槽,所述潜污泵沿所述滑槽升降且所述潜污泵上设有挂吊结构。
作为所述的拼装式污水泵站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框架上形成有将所述连通管道在横截面上围合于其中的框体。
作为所述的拼装式污水泵站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框架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潜污泵的基座,所述基座为混凝土基座。
作为所述的拼装式污水泵站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基座中埋设有预埋固定件,所述潜污泵通过所述预埋固定件安装在所述基座上。
作为所述的拼装式污水泵站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框架的外围沿周向设有过滤网片。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延伸:本发明还提供拼装式污水泵站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搭建框架;
安装潜污泵到所述框架上并对应地铺设连通管道,形成单元泵站;
固定一个至多个单元泵站,将连通管道连通至地面排水管道或将连通管道相互连通后再连通至地面排水管道。
作为所述的拼装式污水泵站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该施工方法还包括步骤:在框架的底部或靠近底部的位置浇筑基座,在浇筑基座时直接在其中预埋用于安装潜污泵的预埋固定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44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农田生态潭
- 下一篇:一体化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