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均匀光学玻璃生产搅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1205.5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4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5/187 | 分类号: | C03B5/187;C03B5/225 |
代理公司: | 襄阳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 | 代理人: | 严崇姚 |
地址: | 441057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玻璃 搅拌器 搅拌装置 通气管 搅拌叶杆 减速机 搅拌杆 鼓泡 均化 变频电机驱动 搅拌器转速 变频电机 玻璃粘度 旋转过程 控制器 出气 变频器 出气孔 传动轴 均化池 均化室 通气量 无死角 中空 生产 通气 贯通 玻璃 运转 | ||
本发明的名称为一种用于高均匀光学玻璃生产搅拌装置,属于光学玻璃技术领域。该搅拌装置用于高温均化池。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搅拌器、传动轴、控制器、减速机、变频器和变频电机;所述搅拌器包括中空、相互贯通的搅拌杆和搅拌叶杆,搅拌叶杆上设有出气孔;还包括通气管,通气管与搅拌杆连接。减速机由变频电机驱动运转,搅拌器设有通气管和出气(鼓泡)孔,在搅拌器旋转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通气鼓泡。搅拌器转速和通气量根据玻璃粘度自动调节。通过该发明装置,提高均化室玻璃均化效率,实现无死角搅拌均化,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高均匀光学玻璃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玻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均匀光学玻璃生产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清成像技术发展,对成像系统中使用的光学玻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气泡异物要求提高,对玻璃的光学均匀性和一致性要求也大幅提高。光学玻璃的光学均匀性和一致性在于两个方面进行保障:熔制均匀性和精密退火均匀性。熔制均匀性是决定性因素。
光学成像系统由多种形状和多种光学性质玻璃组合而成,决定了光学玻璃生产使用的特殊性:多品种。小批量。为了便于生产过程品种切换因此熔制设备不可能太大。否则造成大量切换品种损失。但要得到高均匀性方法一是延长熔制时间、二是提高均化效率。延长熔制时间不仅增加熔制成本,而且对透过率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提高均化效率是首选方法。目前提高均化效率的方法有鼓泡和搅拌两种方法。鼓泡多用于熔化池,搅拌均化多用于均化池。由于均化池较大,单纯搅拌无法消除滞留死角。同时各种牌号玻璃熔制粘度差异较大,为了达到均化效果,不同牌号需要不同的搅拌转速。
专利申请号201410456835.8和专利申请号201510659766.5涉及的搅拌装置,主要用于工作埚,由于工作埚较小,该类搅拌装置对条纹消除有较好效果,但对光学稳定性效果差。专利申请号201810319025.6涉及的搅拌装置一是材质不能满足高品质光学玻璃需求,二是不能很好消除搅拌死角,达不到高效均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高均匀光学玻璃生产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用于高温均化池,通过该发明装置,提高均化室玻璃均化效率,实现无死角搅拌均化,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高均匀光学玻璃生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高均匀光学玻璃生产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器、传动轴、控制器、减速机、变频器和变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包括中空、相互贯通的搅拌杆和搅拌叶杆,搅拌叶杆上设有出气孔;还包括通气管,通气管与搅拌杆连接,通入洁净的压缩空气、氮气、氧气等,无色光学玻璃生产首选氧气;减速机由变频电机驱动运转。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搅拌叶杆包括连接在搅拌杆底端的下搅拌叶杆、连接在搅拌杆底端上方的上搅拌叶杆、以及连接在搅拌杆与上搅拌叶杆和下搅拌叶杆之间的斜搅拌叶杆;搅拌叶杆上均匀分布出气孔,下搅拌叶杆的外端设有径向的出气孔。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搅拌杆、通气管和搅拌叶杆均使用耐高温侵蚀的铂或铂合金材料制作的管材。优选搅拌杆和搅拌叶杆采用铂金锆弥散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下搅拌叶杆横向宽度较均化池最小尺寸小200~300mm,距池底30~50mm。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搅拌器的搅拌叶杆整体形状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或下大上小的梯形。本发明优选三角形,高效,节约铂金占用量,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通气管内径10mm,壁厚0.5~1mm;搅拌杆外径30~40mm,壁厚2~3mm;搅拌叶杆外径10~15mm,壁厚1.5~2.5mm。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下搅拌叶杆与斜搅拌叶杆和上搅拌叶杆之间的连接端部具有出气孔;下搅拌叶杆横向宽度较均化池最小尺寸小200~300mm,距池底30~50mm;所述出气孔孔径为1~2mm,间隔100~2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12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