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拉伸法制备混杂填料/硅橡胶柔性力敏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0189.8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5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胡圣飞;刘清亭;付旭东;胡海龙;许星烨;应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8L83/07;C08K5/14;C08K7/06;C08K9/04;C08K3/04;C08K13/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刘丹 |
地址: | 43006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橡胶 混杂 导电复合材料 循环拉伸 柔性力 制备 柔性硅橡胶 导体 超声作用 导电网络 交联成型 松弛处理 碳纳米管 填料用量 协同效应 复合材料 电阻率 交联剂 灵敏性 碳材料 碳纤维 传感 交联 可用 拉伸 取向 样条 剪裁 试验 重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拉伸法制备混杂填料/硅橡胶柔性力敏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导电复合材料可用于柔性力敏传感等领域。取硅橡胶加入碳纳米管、交联剂、碳纤维,超声作用,同时搅拌;然后在100℃下交联0.5h,交联成型得混杂填料的柔性硅橡胶导体;将上述样品剪裁为长宽分别为6cm和2cm的样条,然后在万能试验机上循环拉伸松弛处理,具体参数如下:应变范围为5%~50%;频率为1~10Hz,循环次数为100次~2000次。本发明利用混杂填料的协同效应降低填料用量,采用重复拉伸的方法可以调整碳材料在基体中的分布,可进一步改善填料导电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填料的取向,改善复合材料的电阻率和灵敏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力敏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循 环拉伸法制备混杂填料/硅橡胶柔性力敏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柔性 复合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柔性力敏材料是目前可穿戴电子材料的重要基础材料,在未来科技发展领域 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其中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是一种制备柔性力敏材料的良 好途径。但是目前有很多制备柔性力敏材料的存在电阻率低、敏感性差等问题, 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
现有:CN201710822776.5公开了一种由石墨烯和带有裂纹的镍膜组装到聚 氨酯海绵上,然后采用硅橡胶进行封装。由于镍膜自带裂纹,可以实现极高的灵 敏性;硅橡胶的封装保证了力敏材料的稳定性。CN201610905595.4将到达粉末 涂覆在半固化的弹性基底上面,然后进行固化交联得到柔性力敏材料。CN 105136375 A公开了一种具有高灵敏度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通过溶液 法将碳纳米管掺杂入二甲基硅氧烷中制备柔性导体,利用导电网络随着应变变化 实现压力检测。
在以上的制备方法中,均是通过组装、溶液或熔融法将导电材料与聚合物基 体复合,方法复杂,并且导电性、灵敏性和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电阻率低、灵敏性 高的柔性力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循环拉伸法制备混杂填料/硅橡胶柔性力敏导电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力敏导电复合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组成:
其中,所述硅橡胶是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或甲基苯基乙烯基 硅橡胶;所述交联剂为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过氧化二异丙 苯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
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为聚丙烯腈短碳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表面改性剂为胆酸钠,其处理方式如下:称取一定比例的碳 纳米管和胆酸钠,分散在水中,室温超声处理2小时,然后去离子洗涤烘干;其 中碳纳米管与胆酸钠的比例为10:1。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循环拉伸法制备混杂填料/硅橡胶柔性力敏导电复合材料 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复合材料:按比例称取液体硅橡胶、交联剂、碳纤维、改性后的碳 纳米管,超声分散混合均匀后倒入四氟乙烯模具,同时抽真空20min除去气泡, 真空度为0.06MPa,然后在100℃下交联0.5h,交联成型;
2)循环拉伸松弛处理:将上述样品剪裁为长宽分别为6cm和2cm的样条, 然后在万能试验机上循环拉伸松弛处理,具体参数如下:应变范围为5%~50%; 频率为1~10Hz,循环次数为100次~2000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混杂填料的协同效应降低填料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01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