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59901.2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8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杜建江;殷旭;臧洪全;王海波;祁璇;高东升;陈世会;孙大雷;吕爱华;赵国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兴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8/00 | 分类号: | E21D8/00;E21D5/11;E21D5/06;E21D1/08;E21D1/16;E21D5/04;E2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隋勤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井 隧道 支线管 主线管 并列 隧道底板 施工 横通道 加强环 管廊 种管 下层 周边环境影响 钢格栅支护 并列设置 横向型钢 施工场地 竖井结构 竖井开挖 隧道结构 隧道施工 隧道轴线 向下设置 支撑结构 竖井口 锚喷 水舱 预埋 垂直 开挖 跨度 | ||
1.一种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竖井,所述竖井在主线管廊跨度较大的水舱隧道内,从隧道底板垂直于支线管廊隧道轴线向下设置,包括加强环梁、锚喷钢格栅支护结构以及竖井横向型钢支撑结构,所述加强环梁预埋于竖井口部的主线管廊隧道底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喷钢格栅支护结构设置于相邻的竖井之间,用于支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横向型钢支撑结构设置于每一个单独的竖井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包括第一竖井、第三竖井以及设置于二者之间的第二竖井,所述第二竖井左右两侧的锚喷钢格栅支护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竖井、所述第三竖井共用。
5.一种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主线管廊水舱隧道底板标出三个竖井轮廓线,竖井结构并列,中间竖井与两侧竖井在相邻侧壁共用锚喷钢格栅支护结构;
(2)施作主线管廊水舱隧道二衬时,在隧道底板位置沿竖井周边预埋加强环梁,加强环梁与周边的主管廊隧道二衬底板连接;
(3)先完成第一竖井、第三竖井的开挖,破除两竖井环梁内的主管廊隧道底板初期支护结构,施工竖井的第一榀格栅,并与主线管廊水舱隧道底板初期支护连接,然后向下采用采用逆作锚喷构筑法施工竖井结构;竖井开挖过程中在竖井侧壁打设注浆小导管加固地层,并架设型钢对撑。
(4)上述两个竖井开挖到底后,在竖井两侧壁开马头门,按顺序施工进入支线管廊隧道,对支线管廊隧道开挖支护和二衬结构的施作;
(5)待1-8号导洞二衬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向下开挖第二竖井。采用喷锚逆作法向下开挖第二竖井;
(6)待第二竖井封底后,在竖井两侧壁开马头门,按顺序进入两侧的支线管廊隧道,对支线管廊隧道进行开挖支护;
(7)待第二竖井两侧的9-16号导洞全部贯通后,进行二衬结构的施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强环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环梁断面的宽度1300mm,高度与隧道底板二衬厚度相同,为35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竖井侧壁格栅榀距500-750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按顺序施工的步骤为:
41)自第一竖井、第三竖井向一侧开马头门,开挖1、2导洞,上下错开4-6m;1、2号导洞贯通后,开挖3、4号导洞,上下错开4-6m;
42)1-4导洞贯通后,自第一竖井、第三竖井向另一侧开马头门,5、6号导洞上下错开4-6m;7号导洞滞后5号导洞10m后,开挖7、8号导洞,上下错开4-6m;
43)待1-8号导洞全部贯通后,施工1-8号导洞二衬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的按顺序施工的步骤为:
61)自第二竖井向一侧开马头门,开挖9、10导洞,上下错开4-6m;9、10号导洞贯通后,开挖11、12号导洞,上下错开4-6m;
62)9-12导洞贯通后,自第二竖井向另一侧开马头门,13、14号导洞上下错开4-6m;15号导洞滞后13号导洞10m后,开挖15、16号导洞,上下错开4-6m;
63)待9-16号导洞全部贯通后,施工9-16号导洞二衬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廊隧道内暗作的并列竖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井左右两侧的锚喷钢格栅支护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竖井、所述第三竖井共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兴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兴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990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