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6807.1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4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聂泳忠;余学虎;李红星;苏朱明;赵阳;宋慧延;黄岚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人马联合测控(泉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16 | 分类号: | G08B13/16;G08B13/196;H04N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向森 |
地址: | 36201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防系统,包括:多个埋地振动传感器,多个埋地振动传感器中的至少三个埋地振动传感器不位于一条直线上,用于获取地面振动信号;挂墙振动传感器,间隔设置于墙体上,用于获取墙体振动信号;主控装置,分别与多个埋地振动传感器和挂墙振动传感器连接,用于获取地面振动信号和/或墙体振动信号,并根据地面振动信号和/或墙体振动信号输出安防提示信号。不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三个埋地振动传感器可以准确获得振源的二维坐标信息,挂墙振动传感器可以获得振源的高度信息,主控装置通过埋地振动传感器和/或挂墙振动传感器所获取的信息输出的安防提示信号更为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防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地下管道、军事、住宅等各个方面的安全防护都用到了振动传感器,将振动传感器埋在地下,当处理器通过振动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判断到到有人或物入侵时,对振源进行定位追踪,但是由于天气、地理环境的不同,只用一套标准来检测是否有人或物入侵,容易在极端天气下产生误差,且如果工作人员在监控区域内活动也或被识别定位,造成干扰,而且无法对入侵源的攀爬行为做出判断,缺乏智能报警击退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防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准确识别入侵源,容易产生误判、无法对入侵源的攀爬行为做出判断以及缺乏智能报警击退功能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防系统,包括:多个埋地振动传感器,多个埋地振动传感器中的至少三个埋地振动传感器不位于一条直线上,用于获取地面振动信号;挂墙振动传感器,间隔设置于墙体上,用于获取墙体振动信号;主控装置,分别与多个埋地振动传感器和挂墙振动传感器连接,用于获取地面振动信号和/或墙体振动信号,并根据地面振动信号和/或墙体振动信号输出安防提示信号。
可选地,主控装置还用于根据地面振动信号和/或墙体振动信号识别振源物理特征和位置坐标。
可选地,根据地面振动信号和/或墙体振动信号识别振源物理特征包括:对振动采集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能量谱分析和小波分析中的至少之一的算法得到振源的匹配物理特征;主控装置还用于判断物理特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特征,第一预设特征用于表征预存的入侵源物理特征;当物理特征满足第一预设特征时,确认振源为入侵源。
可选地,根据地面振动信号和/或墙体振动信号识别振源位置坐标包括:根据预设区域建立坐标系网络;根据各系传感器获取的振动信号计算坐标系网络各网格点的震动强度函数;判断各网格点的强度函数的值大小;将值最大的强度函数对应的网格点确定为振源位置。
可选地,安防系统还包括:传感器,设置在墙体上,与主控装置连接用于表征墙体所受的拉力的拉力信号;主控装置还用于根据墙体振动信号和拉力信号识别墙体上的振源物理特征和位置坐标。
可选地,安防系统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与主控装置连接,在主控制装置30的控制下根据位置坐标采集振源的图像信息;主控装置还用于判断图像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特征,第二预设特征用于表征预存的入侵源图像特征;当图像信息满足第二预设特征时,确认振源为入侵源。
可选地,安防系统还包括:驱赶装置,与主控装置通信连接,主控装置确认存在入侵源时,控制驱赶装置执行安保操作。
可选地,驱赶装置包括:无人机、无人车、语音提示模块、报警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安防系统还包括:气象传感器,与主控装置连接,采集用于表征安防区域天气状况的气象信号;主控装置还用于根据气象信号选择与气象信号对应的工作模式,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一预设特征不同,第一预设特征用于表征预存的入侵源的物理特征。
可选地,安防系统还包括:用户端,与主控装置通信,用于接收主控装置发送的安防提示信息。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人马联合测控(泉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人马联合测控(泉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68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