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擦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52125.3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9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亚;李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红亚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8 | 分类号: | A61K36/8988;A61P1/08;A61K35/6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000 河北省邯郸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擦剂 重量份 眩晕 制备 栀子 熟地 治疗 川牛膝 石决明 夜交藤 丹参 党参 天麻 放入 钩藤 纯中药制剂 石臼 混合粉 泡制 外用 疟疾 酒精 制作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擦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治疗疟疾的中药擦剂,包括下列重量份:天麻15‑20份、钩藤12‑15份、栀子10‑份15、石决明9‑12份、川牛膝12‑15份、夜交藤20‑25份、党参12‑15份、熟地12‑15份、丹参15‑20份。一种治疗眩晕中药擦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天麻、钩藤、栀子、石决明、川牛膝、夜交藤、党参、熟地、丹参按所述的重量份放入石臼中,捣烂成粉;2)、将捣烂的混合粉放入50‑100重量份的75%酒精内泡制20‑25天即可使用。它纯中药制剂,外用,制作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外用中药擦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擦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中医古代医书中,没有眩晕这一术语,常有多种名称,如头眩、掉眩、眩冒、目眩、癫眩等。在现代医学中,眩晕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神经官能症、耳源性疾病、颈椎病等患者。眩晕的病因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湿、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根据患者眩晕的类型可对其进行辨证施治:
风火上扰型眩晕:此种类型的眩晕多因患者平素阳盛火旺或虚阳上亢,或因恼怒郁闷,气郁化火,耗伤肝阴,引起风阳内动、风火上扰而发病。
1、临床表现:头晕涨痛,烦躁易怒,面赤耳鸣,多梦少寐,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2、治疗原则: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清火息风、平肝潜阳,
痰浊中阻型眩晕:此种类型的眩晕多由于患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使水谷运化失常,湿聚而生痰,痰阻中焦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病。
1、临床表现:头晕头重,胸膈满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肢体沉重,舌苔白腻,脉濡滑。
2、治疗原则:此种类型的眩晕宜祛痰化湿。
阴虚阳亢型眩晕:此种类型的眩晕多因患者平素肾阴不足,或热病久病伤阴,导致阴津不足,水不涵木,以至肝阳上亢而发病。
1、临床表现:头晕目涩,心烦失眠,多梦,面赤,耳鸣,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弦。
2、治疗原则: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滋阴平肝,可选用《麻疹全书》方,杞菊地黄丸加。
心脾血虚型眩晕:此类眩晕患者多因思虑太过,伤及心脾,耗损气血,或因大病、大失血之后,引起气血不足而发病。
1、临床表现:头晕眼花,劳累后加重,心悸神疲,气短乏力,失眠,纳少,面色无华,唇舌色淡,脉细弱。
2、治疗原则: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补气血、益心脾,
中气不足型眩晕:此种类型的眩晕多由于患者过度劳累,元气受伤,或由于平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发病。正如《灵枢·口问》中所说的“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1、临床表现:头晕乏力,气短喜卧,劳累后加重,倦怠懒言,自汗,面色苍白无华,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2、治疗原则: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补中益气。
肾精亏虚型眩晕:此种类型的眩晕多由于患者先天肾气不足或年老后肾气衰弱,或因房事过度,肾精亏耗而发病。正如《灵枢·海论》中所说的“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1、临床表现:头晕耳鸣,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眼花,遗精,阳痿,舌瘦淡红,脉沉细。
2、治疗原则: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补肾填精。
眩晕多用于中药治疗,是药三分毒。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红亚,未经李红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21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斛花的烘干工艺
- 下一篇:一种藏药药包及抗高反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