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姿态变化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8427.3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2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嘉超;高阳;陈烨;路绳方;焦良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张耀文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姿态变化 算法检测 合成 机器学习领域 计算机视觉 监控数据库 相似度计算 特征学习 姿态检测 包围框 安保 出行 输出 智能 对抗 监控 应用 网络 | ||
1.一种抗姿态变化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检测出特定行人的包围框;
步骤2:定义上述行人的8种常见的姿态;
步骤3:对上述行人用行人姿态检测算法检测出人的姿态;
步骤4:基于姿态约束循环生成对抗网络的多姿态行人合成;
步骤5:抗姿态变化的特征学习,对于上述每个合成的行人,利用深度残差学习网络学习每个行人的特征向量,然后将其输出的特征进行串联得到上述行人的特征向量表示;
步骤6:行人重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姿态变化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基于姿态约束循环生成对抗网络模型的损失函数为
其中,λ为一个常量系数,取值0.4;
式中,的定义如下:
其中,θg与θd分别表示生成器与判别器DB对应的参数,
的定义如下:
的定义如下:
该网络参数通过Pytorch平台进行编程搭建,采用Adam优化方法分别对生成网络与判别网络部分进行交替迭代优化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姿态变化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抗姿态变化的特征学习技术,深度残差网络通过Tensorflow平台进行搭建,采用ResNet-50网络,网络的深度为50层,该网络的的损失函数为softmax,利用行人ID信息作为groundtruth标签进行学习网络,利用该网络进行关向传播式的预训练,利用行人的ID标签信息进行反向传播微调网络,当网络达到稳定时,提取该姿态A下合成行人的特征向量,用fA表示,对于某一行人,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对其所有姿态下的合成行人图像进行学习一个对应的ResNet-50网络模型,并提取对应的特征向量,最后该行人的特征向量f可以表示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姿态变化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行人重识别过程包括:输入一个行人图像或视频帧,利用抗姿态变化的特征学习技术学习到其特征表示f,对监控数据库中的行人特征采用相同的方法提取得到其特征表示集S={h1,h2,h3,…,hN},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其输入行人f与数据库中某一行人hn,
根据相似度,统计相似度最大的Top-n个行人图像作为行人重识别的检索结果,由系统输出该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842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