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轴承转轴的可快速贴合的绝缘层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7308.6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6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沈卫英;许永利;郭中外;周政宏;王剑波;赵钦光;朱蒋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申发轴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5/00 | 分类号: | B05D5/00;B05D7/22;B05D3/12;B05D3/02;B05D3/08;B05D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轴承 转轴 快速 贴合 绝缘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轴承转轴的可快速贴合的绝缘层制备方法,属于绝缘层领域,一种基于轴承转轴的可快速贴合的绝缘层制备方法,可以通过导向速粘贴的使用,对目标绝缘区域进行定位,在喷涂过程中,导向速粘贴内部的气体溢出并燃烧,使得内熔基片表面的温度更高,熔化更快,提高其与熔化的特氟龙颗粒的结合速度,便于提高外喷附层与内熔基片共同形成的绝缘层的喷涂效率,气体溢出后,会降低结合处的光滑度,从而有效提高本绝缘层内部的结合度和附着度,配合助粘黏球,其会随特氟龙粉末一起熔化,提高熔化后特氟龙粉末的粘性,进而提高其附着度,降低后期绝缘层脱落的几率,有效提高绝缘层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绝缘层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轴承转轴的可快速贴合的绝缘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滑动轴承(sliding bearing),在滑动摩擦下工作的轴承。滑动轴承工作平稳、可靠、无噪声。在液体润滑条件下,滑动表面被润滑油分开而不发生直接接触,还可以大大减小摩擦损失和表面磨损,油膜还具有一定的吸振能力。但起动摩擦阻力较大。轴被轴承支承的部分称为轴颈,与轴颈相配的零件称为轴瓦。为了改善轴瓦表面的摩擦性质而在其内表面上浇铸的减摩材料层称为轴承衬。轴瓦和轴承衬的材料统称为滑动轴承材料。滑动轴承应用场合一般在低速重载工况条件下,或者是维护保养及加注润滑油困难的运转部位。
滑动轴承是大电机等旋转机械的重要支撑部件,电动机运行时,转轴两端之间或轴与轴承之间产生的电位差叫做轴电压,若轴两端通过电机机座等构成回路,则轴电压形成了轴电流。轴电流是轴电压能过电机轴、轴承、定子机座或辅助装置构成闭合回路产生的。轴电流局部放电能量释放产生的高温,可以融化轴承内孔合金,从而产生噪声、振动,若不能及时发现处理将导致轴承失效,对生产带来极大影响。为了避免轴电流,一端轴承必须绝缘处理,传统的绝缘轴承是在轴承座上贴1mm绝缘层来实现绝缘,这个绝缘工艺需要用特定的工装定形24小时才能贴合,工作效率很低,对环境要求也比较高,而且贴合后尺寸也很难控制。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轴承转轴的可快速贴合的绝缘层制备方法,它可以通过导向速粘贴的使用,可以对目标绝缘区域进行定位,一方面在喷涂过程中,导向速粘贴内部的气体溢出并燃烧,使得内熔基片表面的温度更高,熔化更快,提高其与熔化的特氟龙颗粒的结合速度,便于提高外喷附层与内熔基片共同形成的绝缘层的喷涂效率,另一方面,气体溢出后,可以降低结合处的光滑度,可以有效提高本绝缘层的结合度和附着度,同时助粘黏球的运用,在喷涂过程中,其会随特氟龙粉末一起熔化,从而与其混合在一起,提高熔化后特氟龙粉末的粘性,进而提高其附着度,降低后期绝缘层脱落的几率,有效提高绝缘层的使用寿命。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轴承转轴的可快速贴合的绝缘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对轴承半成品边缘进行除毛刺处理,然后对其进行高温除油污处理,静置降温;
S2、然后在轴承的轴瓦外球面和内壁均粘贴一层导向速粘贴;
S3、通过气体火焰喷枪将特氟龙粉末喷涂到S2中贴有导向速粘贴的轴瓦外球面和内壁,形成外喷附层,在火焰温度作用下,导向速粘贴融化与外喷附层粘合在一起;
S4、待喷涂厚度刚好盖住导向速粘贴时,停止喷涂,静置直至降至室温,得到绝缘层;
S5、然后将轴瓦外球面上的部分的导向速粘贴撕下,并打磨撕口,得到喷附有绝缘层的轴承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申发轴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申发轴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73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