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极细同轴线的卷胶生产系统及卷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7190.7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3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嘉铭;黄金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电电线(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26 | 分类号: | H01B1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同轴线 生产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极细同轴线的卷胶生产系统及卷胶生产方法,包括机体以及依次设置在机体上的放线装置、胶带缠绕装置以及收卷装置,所述胶带缠绕装置与收卷装置之间设置有烘干装置以及涂油装置,所述涂油装置包括含油液的海绵,所述线缆从海绵中穿过,所述海绵上设置有往其内部添加油液的添油机构,这样线材先经过胶带缠绕装置实现对其外部的缠绕包覆,然后再经过烘干装置进行烘干增加胶带包覆在线材上的牢固性,后续再经过涂油装置在其表面添加油液,从而使得线缆表面更加光滑,有效避免后面收卷在收卷装置上时容易出现粘附的情况,更加便于后续线缆的放出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极细同轴线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应用于极细同轴线的卷胶生产系统及卷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极细同轴电缆属于电缆的一种,其是笔记本、手机、医疗设备的内部传输连接线,具有极小的外径、优异的传输性能、抗弯曲性及抗电磁干扰性,其结构由内至外主要包括导体、绝缘层、隔离线以及最外面的包覆层,包覆层通常采用胶带进行缠绕,现有生产过程中对于外部的包覆层主要通过胶带缠绕装置,最终借助收卷装置实现对于线缆的收卷,由于胶带具有一定的粘性,故在后续卷绕在收卷装置后,后续需要放出进行使用时容易出现相互粘附的情况,导致不便于后期的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极细同轴线的卷胶生产系统,能够有效避免后续收卷存在粘附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极细同轴线的卷胶生产系统,包括机体以及依次设置在机体上的放线装置、胶带缠绕装置以及收卷装置,所述胶带缠绕装置与收卷装置之间设置有烘干装置以及涂油装置,所述涂油装置包括含油液的海绵,所述线缆从海绵中穿过,所述海绵上设置有往其内部添加油液的添油机构。
这样线材先经过胶带缠绕装置实现对其外部的缠绕包覆,然后再经过烘干装置进行烘干增加胶带包覆在线材上的牢固性,后续再经过涂油装置在其表面添加油液,从而使得线缆表面更加光滑,有效避免后面收卷在收卷装置上时容易出现粘附的情况,更加便于后续线缆的放出使用,添油机构可以给海绵补充油液,确保海绵可以长时间的在线缆表面涂油。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收卷装置包括收卷盘,所述收卷盘与涂油装置之间设置有引导线缆的定滑轮,所述机体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沿收卷盘轴向滑动的滑架,所述定滑轮设置在滑架上,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驱动滑架往复运动的驱动件。
借助定滑轮的设置能够对线缆起到引导作用,使其可以更好的缠绕在收卷盘上,并且在收卷的过程中驱动件不断驱使滑架沿轴向往复运动,从而可以使得线缆更加均匀的缠绕在收卷盘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添油机构包括设置在海绵上方的油箱,所述油箱底壁开设有漏油孔,所述油箱底部设置有与其水平滑动连接的滑板,所述滑板上设置有与漏油孔对应的通孔,所述滑架上设置有联动滑板同步移动的联动件。
油箱内的油液在通孔与漏油孔处于对应位置时可以下漏至海绵中实现补油的目的,且借助联动件使得滑板与滑架的同步滑动,这样大部分时候漏油孔处于封闭状态,可以有效避免油液添加过量的情况,在滑架移动的过程中即可自动间歇的实现漏油孔的漏油,无需人为进行操作,更加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联动件包括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滑板以及滑架固定。
借助联动杆实现滑板以及滑架的联动,结构简单且使得两者形成一个整体,滑动更加稳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海绵外包覆有壳体,所述海绵与壳体的底壁之间形成储油腔,所述储油腔底壁倾斜设置,所述线缆从储油腔底壁的高处一侧穿出。
通过储油腔的设置,海绵中下漏的油液可以储存在储油腔,便于后续的集中处理,避免油液浪费的情况,而且线缆从储油腔底壁高处一侧穿出,从而避免储油腔内油液易从线缆穿出的孔中外漏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电电线(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信电电线(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71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