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草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4544.2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87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飞 |
主分类号: | C12P19/04 | 分类号: | C12P19/04;C08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300381 天津市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草 多糖 分离 纯化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草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甘草切成片;(2)将甘草片加水浸泡;(3)弃掉浸泡液,再加入甘草片重量2‑4倍的水,重复提取2‑4次,减压浓缩;(4)加体积分数92‑97%乙醇,静置4‑12h,离心,过滤,干燥得到初提取物;向初提取物中加体积分数92‑97%乙醇浸泡2‑6h,离心,过滤,干燥,重复2‑4次,得到甘草多糖。本发明甘草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对甘草进行冷冻,并进行超声酶解,破坏甘草的细胞壁以利于甘草多糖的浸出,再经发酵工艺,后续分离纯化,提取工艺简单易行,甘草多糖的得率与含量较高,得到甘草多糖的活性较高,蛋白质残余率低,甘草多糖的纯度高,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疲劳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草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
背景技术
多糖是指由许多单糖分子以糖苷键结合而成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是除核酸和蛋白质之外,存在于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已有多种植物的多糖被提取分离鉴定出来,此类多糖来源广泛、无细胞毒性,应用于生物体毒副作用小,因此多糖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日益活跃。糖生物学也被称为“生物化学最后的巨大前沿之一”。
甘草,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甘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等。甘草的化学组成极为复杂,目前为止从甘草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甙、异甘草甙、新甘草甙、新异甘草甙、甘草素、异甘草素以及甘草西定、甘草醇、异甘草醇、7-甲基香豆精、伞形花内酯等数十种化合物,但这些成分和数量通常会随甘草的种类、种植区域、采收时间等因素的不同而异。大量的研究表明,甘草甜素和黄酮类物质是甘草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甘草根表皮以内的部分。
甘草多糖是甘草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抑瘤、抗病毒、控制血糖、降胆固醇、降血脂等生理功能。甘草多糖的提取方法有水提、微波提取、酶法提取、超声提取等。
申请号:200910061357.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从甘草中提取多糖的方法及应用。它包括下列步骤:a、将干燥的甘草用粉碎;b、置入提取罐中,加入石油醚回流脱脂,滤出石油醚,得到脱脂后的残渣;c、向残渣中加入蒸馏水常压下提取,水煮提取重复三次,合并三次提取液;d、减压浓缩提取液,使溶液体积为所用a步骤甘草粉末重量的5~7倍,得到浓缩物;e、向d步骤浓缩物中加入浓缩物,静置过夜,沉淀;f、离心得到沉淀,干燥,用Sevag法脱蛋白后,用无水乙醇、丙酮、乙醚各洗三次;g、水中用截留分子量1000~10000的半透膜透析,冷冻干燥得到甘草多糖。但该方法需要使用较多有机溶剂。
现有甘草多糖提取方法繁杂,所用流程多,有必要进行甘草多糖提取工艺研究,以提高甘草多糖的提取率,优化甘草多糖提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甘草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甘草多糖的得率与含量较高,甘草多糖的活性较高。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甘草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甘草切成片,得到甘草片;
(2)将甘草片加甘草片重量1-5倍的水浸泡1-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飞,未经宋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45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