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科教智能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3368.0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67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培安;梁瑞城;马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普华灵动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科教 智能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科教智能机器人,其结构包括控制头、手臂、躯体、主关节、关节分支、大腿、支撑脚,手臂设有两个,各安装在躯体的左右两侧,控制头与躯体机械连接,在躯体的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主关节,本发明在机器人的大腿中设有的水平撑板与开合撑杆相配合,在机器人受到外力震动的同时,开合撑杆打开,基于开合撑杆的弧形结构且高度为机器人的三分之二,可在机器人倒塌时利用开合撑杆与斜向滑轴、水平撑板形成的三角直立式结构将其固定住以防止机器人整个掉在桌面上,随着该具有开合功能的三角支撑机构,可减少机器人的占地面积,又因其三分之二的高度设计可将机器人躯体与控制头限定在坍塌的范围内,维持一个完整的机器人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陪伴学习类型的智能机器人,特别的,是一种新型科教智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的发明、研究及应用实践是以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为需求的,进入到教育是其领域的扩大与发展,作为使用教育类机器人的方法,机器人在教育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设计与操作,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同类型的教育机器人对中小学生的培养重点各不相同,在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中,为了方便学生在家中学习,这类教育机器人设计较为小型,其主要在课桌上操作,当组装完成后,放在课桌上作展览,常会使用到支撑底座来保持机器人放置展览时的平衡度,但是往往这类支撑设备无法完全保证机器人的足够平衡导致在外力的晃动下出现倒塌,间接造成机器人关节连接处断开或者损坏,也由于这类支撑设备的安装会相对的占据放置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科教智能机器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科教智能机器人,其结构包括控制头、手臂、躯体、主关节、关节分支、大腿、支撑脚,所述手臂设有两个,各安装在躯体的左右两侧,所述控制头与躯体机械连接,在所述躯体的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主关节,所述主关节通过两侧设有的关节分支与大腿连接在一起,所述大腿与支撑脚螺丝连接,所述大腿包括腿部、分隔条、水平撑板,所述腿部中通过分隔条一分为二,其中腿部的底部与水平撑板为一体化结构,在所述腿部的上端与关节分支固定,其两者之间的连接位置设有活动吸合机构,所述活动吸合机构主要由缆绳、动滑轮、摆杆、吸合磁铁组成,所述动滑轮上分别固定有缆绳与摆杆,所述摆杆固定有吸合磁铁,其中吸合磁铁位于大腿的上端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躯体左侧的手臂为双关节结构,其右侧的手臂为单关节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缆绳穿过一侧的关节分支,安装在两关节分支之间的平衡转向机构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衡转向机构包括圆盘、滑动机构,所述圆盘开设有两个吸合区分别与滑动机构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机构组成有铁球、滑块、滑轨、挡块,所述铁球与滑块通过牵引绳固定,其中铁球滑动配合在滑轨上,在滑轨与铁球相对的一端设有挡块,所述滑块设于滑轨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铁球与设于圆盘上的磁铁相吸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铁球上设有用于扣合固定缆绳的锁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腿部的内部组成有开合撑杆、斜向滑轴、凸起,所述开合撑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大腿内部靠近关节分支的位置,另一端与斜向滑轴活动配合,所述斜向滑轴的两端均设有滑轮,通过滑轮滑动配合在大腿内,远离开合撑杆一端的滑轮与凸起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合撑杆为弧形结构,且配合在凸起的滑轮与吸合磁铁相吸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撑板与开合撑杆相互垂直,且水平撑板为半圆形结构,其宽度为25c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机构设有两个,并且关于圆盘呈两侧反向分布,以此满足在单侧倾倒时另一侧的水平撑板不会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普华灵动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普华灵动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33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智能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变拓扑多关节协同随动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