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域污染物应急治理设备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2964.7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2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廖海清;马文娟;王鹤立;杨芳;王希欢;李斌;柏杨巍;王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42;B63J3/00;B63B35/0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杨奇松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体 承载 水域 控制装置 驱动装置 液流通道 污染物处理装置 治理 一端设置 治理设备 污染物 控制驱动装置 水体污染物 突发性污染 污染物处理 污染物治理 应急 电性连接 低成本 高效率 灵活 内开 申请 水体 配合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域污染物应急治理设备及系统,所述设备包括承载船体、驱动装置、控制装置及污染物处理装置;控制装置及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承载船体上,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电性连接,以控制驱动装置带动承载船体在待治理水域中航行;承载船体内开设有液流通道,液流通道一端设置在承载船体的船头上,另一端设置在承载船体的船尾上;污染物处理装置设置在液流通道内,用于对流经液流通道的待治理水域的水体进行污染物处理。本申请通过承载船体、驱动装置、控制装置及污染物处理装置之间的配合,灵活地对待治理水域中各处水体污染物进行治理,以达到低成本、高灵活且高效率的水域污染物治理效果以及快速高效地治理突发性污染事件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域污染物应急治理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发展及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其中水域污染(例如,湖泊污染及河流污染等)为环境污染过程中一个需要重点治理污染类型。
目前而言,业界在对水域(例如,湖泊或河流)进行污染物治理时,通常是在水域不同位置处固定安装污染物处理器具,以通过每个污染物处理器具对各自负责的水体区域进行污染物处理,从而完成对整块水域的污染物治理过程。使用这种环境治理方式的设备占用面积较大,整体的治理成本高,当水域的某个位置出现突发性污染物问题时无法灵活地对该水域进行污染物治理,从而导致整体的污染物治理效率不高。而据资料显示,大部分水域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发性污染事件,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被应用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操控性强、响应速度快且治理效率高的污染物处理装置,便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域污染物应急治理设备及系统,其能够对待治理水域进行低成本而高灵活的污染物治理,提高整体的水域污染物治理效率,并在应对突发性污染事件时达到快速高效地治理污染物的效果。
就设备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域污染物应急治理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承载船体、驱动装置、控制装置及污染物处理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及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船体上,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承载船体在待治理水域中航行;
所述承载船体内开设有液流通道,所述液流通道一端设置在所述承载船体的船头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承载船体的船尾上;
所述污染物处理装置设置在所述液流通道内,用于对流经所述液流通道的所述待治理水域的水体进行污染物处理。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污染物处理装置包括抽水泵及至少一根用于吸附重金属污染物的重金属吸附柱;
至少一根所述重金属吸附柱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液流通道内,所述抽水泵设置在所述重金属吸附柱的靠近所述船头的一侧和/或靠近所述船尾的另一侧,以从所述待治理水域中抽取水体,并将抽取的水体传输给所述重金属吸附柱,使所述重金属吸附柱对所述抽取的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进行吸附;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抽水泵电性连接,以对所述抽水泵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污染物处理装置包括抽水泵、鼓风机及至少一根用于吸附有机物污染物的有机物吸附柱;
至少一根所述有机物吸附柱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液流通道内,所述鼓风机与每根所述有机物吸附柱的进气口连通,以向每根所述有机物吸附柱注入氧气;
所述抽水泵设置在所述有机物吸附柱的靠近所述船头的一侧和/或靠近所述船尾的另一侧,以从所述待治理水域中抽取水体,并将抽取的水体传输给所述有机物吸附柱,使所述有机物吸附柱在由所述鼓风机提供的好氧环境下对所述抽取的水体中的有机物污染物进行吸附;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抽水泵及所述鼓风机电性连接,以对所述抽水泵和/或所述鼓风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29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