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域污染物应急治理设备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2964.7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2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廖海清;马文娟;王鹤立;杨芳;王希欢;李斌;柏杨巍;王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42;B63J3/00;B63B35/0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杨奇松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体 承载 水域 控制装置 驱动装置 液流通道 污染物处理装置 治理 一端设置 治理设备 污染物 控制驱动装置 水体污染物 突发性污染 污染物处理 污染物治理 应急 电性连接 低成本 高效率 灵活 内开 申请 水体 配合 | ||
1.一种水域污染物应急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承载船体、驱动装置、控制装置及污染物处理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及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船体上,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承载船体在待治理水域中航行;
所述承载船体内开设有液流通道,所述液流通道一端设置在所述承载船体的船头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承载船体的船尾上;
所述污染物处理装置设置在所述液流通道内,用于对流经所述液流通道的所述待治理水域的水体进行污染物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物处理装置包括抽水泵及至少一根用于吸附重金属污染物的重金属吸附柱;
至少一根所述重金属吸附柱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液流通道内,所述抽水泵设置在所述重金属吸附柱的靠近所述船头的一侧和/或靠近所述船尾的另一侧,以从所述待治理水域中抽取水体,并将抽取的水体传输给所述重金属吸附柱,使所述重金属吸附柱对所述抽取的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进行吸附;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抽水泵电性连接,以对所述抽水泵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物处理装置包括抽水泵、鼓风机及至少一根用于吸附有机物污染物的有机物吸附柱;
至少一根所述有机物吸附柱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液流通道内,所述鼓风机与每根所述有机物吸附柱的进气口连通,以向每根所述有机物吸附柱注入氧气;
所述抽水泵设置在所述有机物吸附柱的靠近所述船头的一侧和/或靠近所述船尾的另一侧,以从所述待治理水域中抽取水体,并将抽取的水体传输给所述有机物吸附柱,使所述有机物吸附柱在由所述鼓风机提供的好氧环境下对所述抽取的水体中的有机物污染物进行吸附;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抽水泵及所述鼓风机电性连接,以对所述抽水泵和/或所述鼓风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供电装置;
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船体上,并与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及所述污染物处理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及所述污染物处理装置提供电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所述承载船体上,并与所述供电装置电性连接,以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传输给所述供电装置进行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无线通信装置及用于对所述承载船体在所述待治理水域中的位置进行定位的船体定位装置;
所述船体定位装置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船体上,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主控终端通信连接,所述船体定位装置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电性连接,以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将定位得到的所述承载船体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主控终端;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以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主控终端的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以使所述控制装置按照所述控制指令对与该控制指令对应的装置进行控制;
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船体定位装置及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电性连接,以向所述船体定位装置及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提供电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水质监测装置;
所述水质监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船体上,并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电性连接,以监测所述待治理水域中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水质污染物信息,并将监测到的所述水质污染物信息发送给所述主控终端,使所述主控终端根据所述水质污染物信息及所述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
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水质监测装置电性连接,以向所述水质监测装置提供电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监测装置所对应监测的水质污染物种类,与所述污染物处理装置所对应处理的污染物种类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296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