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构建核电消防规范规则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2048.3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3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宝承;方华松;张荷花;赵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36 | 分类号: | G06F16/36;G06F16/35;G06F16/33;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黄云铎;孙红颖 |
地址: | 215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建 核电 消防 规范 规则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核电消防规范规则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新建或读取规则库后,通过规则分类模块,创建或修改规则库的分类目录;步骤2、对于每一条规则,通过规则的自然语言描述模块为其添加或修改自然语言描述;步骤3、对于每一条规则,通过规则的结构化自然语言描述模块为其添加、修改或删除结构化自然语言描述;步骤4、对于每一条规则的SNL描述,能够通过规则的一致性和完备性检查模块对其进行检查,一致性和完备性检查模块将给出规则描述无误或有误的提示。该方法提出了基于形式化描述语言,对核电领域消防规范条款进行自洽性检查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数据库构建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构建核电消防规范规则库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核电消防规范是用于陆上固定式热中子反应堆(如轻水、重水反应堆、气冷堆)核电厂的建筑规范,为加强核电厂消防安全管理,规范核电厂消防工程初步设计、竣工验收和运行管理工作,我国政府目前强制要求核电厂建厂过程要符合核电消防规范。现有技术中,为了检查核电厂建筑在设计、施工等阶段建造的模型是否符合相应的核电消防规范,需要审核机构或个人对模型进行人工检查。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推广,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模型进行自动化检查成为可能。与传统方法相比,采用计算机检查的方法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还能够保证检查的覆盖率和准确性。为了实现对核电厂建筑模型的自动化检查,必须先将核电消防规范翻译为计算机能够理解的规则。如何将核电消防规范条款转换为计算机能够理解的规则,并将核电消防规范构建成规则库,是核电消防规范描述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国内外对规则的描述主要基于以下三种方法。
1).计算机语言描述:核电消防规范描述最直接也是最底层的方法,就是将规则直接翻译为计算机可理解的语言。这些规则的描述能够直接基于一阶谓词逻辑,或是基于建模工具的API和标准化IFC格式的定义语言EXPRESS描述规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编写的规则无需再进行二次转换,能够直接应用;且能够直接映射到核电厂建筑模型中。然而由于这类方法比较底层,编写成本高;同时,由于此类方法是面向核电厂建筑模型而非面向核电消防规范的,描述能力有限。
2).基于参数表描述:参数表式的规则描述方法是一种通用的方法。参数表的模板化配置使得编写规则变得简单,只需要对其中的参数进行修改,就能够满足不同的检查需求。然而参数表方法只能够在参数表给定的范围内编写规则,同样无法覆盖核电消防规范描述中的所有情况。
3).领域特定语言描述:使用领域特定语言来描述核电厂建筑规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规则描述方法。领域特定语言是面向某个领域的设计的语言,其优势在于它是面向领域的,更关心领域知识而不是规则的底层实现。想要发挥领域特定语言的优势,使其描述能力能够覆盖核电消防规范的内容,同时又易于理解,必须对语言的语法进行良好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统性地构建核电消防规范规则库的方法。该方法能够解决核电消防规范因完全基于非结构化中文描述,自身存在歧义模糊等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核电消防规范不能被计算机识别、理解,分析及自动审核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一种构建核电消防规范规则库系统,其包括:规则的分类模块、规则的自然语言描述模块、规则的结构化自然语言描述模块、规则的一致性和完备性检查模块;其中:
规则的分类模块为规则库提供分类功能,确定了规则库的组织结构;
规则分类模块提供了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分类树方法,分类树方法的分类内容与规则库描述的核电消防规范的分类内容一一对应;一种是基于标签的分类方法,该方法允许对规则库内的规则添加标签,每条规则能够有多个标签,通过标签过滤能够选择该标签下的所有规则;
规则的自然语言描述模块能够接收自然语言语句作为输入,并将其作为规则的属性之一存储在规则中;规则的自然语言描述确定了规则所规定的内容,并作为规则的结构化自然语言描述模块内容的重要参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20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