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精锻件的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1745.7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9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石光宗;刘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诺兴传动联轴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创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8 | 代理人: | 陈雅洁 |
地址: | 2120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锻件 抛丸 去除 首尾 成型 等速万向节 挤压变形 圆棒料 控温 淋油 笼式 种球 冷却 夹具 防锈处理 工作表面 快速冷却 强度影响 润滑处理 温锻成形 分段式 冷精整 氧化层 断料 夹取 重熔 加热 清洗 回收 | ||
1.一种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精锻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断料:根据精锻件的长度确定断料长度,所述断料的长度大于所述精锻件的长度,将圆棒料的首尾段去除,并将去除首尾段后的圆棒料沿轴向切割成等长的若干段断料,同时回收去除的首尾段;
2)一次抛丸:将等长的若干段圆棒料经抛丸处理,且先对圆棒料的圆周外壁进行抛丸处理,再对圆棒料的两端面进行抛丸处理;
3)加热:对抛丸后的圆棒料进行加热处理,依次经一次升温、二次升温、控温后完成对圆棒料的加热,且其中圆棒料二次升温后的温度高于圆棒料控温后的温度、圆棒料控温后的温度高于圆棒料一次升温后的温度;
4)温锻成形:
4.1)将圆棒料在控温温度下成型为依次相连的第一轴(1)、第二轴(2)、第三轴(3)的三段轴式,且其中第一轴的轴径大于第二轴的轴径,第二轴的轴径大于第三轴的轴径;
4.2)保持第二轴(2)和第三轴(3)不变,锻压第一轴(1),使得第一轴(1)成型为扁平圆盘状;
4.3)在第一轴(1)中心锻压内凹形成第一轴孔(1-1);
4.4)在第一轴孔(1-1)的外壁上成型出行星运动轨迹(1-2);
5)控温冷却:对成型完成的工件进行分段式控温冷却;
6)二次抛丸:对冷却完成后的工件进行抛丸处理,且先对工件的第一轴孔(1-1)及行星运动轨迹(1-2)进行抛丸处理,再对工件的圆周外壁进行抛丸处理;
7)淋油:对二次抛丸后的工件进行淋油处理;
8)冷精整:对第一轴(1)的圆周外壁进行修形,以消除夹取装置在先前工序中对第一轴(1)造成的径向及轴向变形;
9)清洗:对工件进行清洗除杂;
10)防锈处理:在工件的第一轴孔(1-1)及行星运动轨迹(1-2)的内壁面及圆周外壁上喷涂防锈剂,最终得到精锻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精锻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先计算每段断料的轴向长度后再去除圆棒料的首尾段,使得去除首尾段后的圆棒料的轴向长度为每段断料的整数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精锻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1)中,第一轴(1)、第二轴(2)、第三轴(3)的轴长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精锻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1)中,第一轴(1)与第二轴(2)之间呈圆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精锻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2)中,成型为扁平圆盘状第一轴(1)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二轴(2)的轴向长度的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精锻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3)中,所述第一轴孔(1-1)设置为锥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精锻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4)中行星运动轨迹(1-2)在第一轴孔(1-1)的外壁上等间距成型有若干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精锻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对工件的控温冷却包括第一冷却过程及第二冷却过程,在第一冷却过程中先对工件降温冷却至第一温度再维持第一温度T1一段时间t1,在第二冷却过程中先对工件降温冷却至第二温度再维持第二温度T2一段时间t2,且满足T1>T2,t1>t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精锻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先对工件的第一轴孔(1-1)及行星运动轨迹(1-2)的内壁面进行淋油处理,再对工件的圆周外壁进行淋油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精锻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9)中先对工件的第一轴孔(1-1)及行星运动轨迹(1-2)的内壁面进行清洗除杂,再对工件的圆周外壁进行清洗除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诺兴传动联轴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镇江诺兴传动联轴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17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