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金刚石与SiOx复合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1371.9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1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东;高金铃;高瑄;成绍恒;刘钧松;王启亮;高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5;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恩远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金刚石 制备 复合电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惰性气体气氛 柠檬酸 固体复合物 超声处理 比容量 锂电池 锂离子 微波炉 水中 碳层 碳化 加热 尿素 离子 存储 传输 支撑 制作 | ||
本发明的纳米金刚石与SiOx复合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由纳米金刚石支撑碳层与SiOx,制备方法为:将柠檬酸、尿素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无色透明溶液,加入纳米金刚石和SiOx;超声处理60分钟后,将溶液置于微波炉中,并以850W的功率加热10分钟;将得到的固体复合物在惰性气体气氛下900℃干燥碳化2小时。本发明制备的样品具有较高的锂离子的存储密度与传输速率,用其制作的锂电池具有很好的比容量与保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纳米金刚石粉、SiOx及碳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LIB)已经发展成为新型能量存储和转换装置,负极材料的选择对于下一代LIB的开发至关重要。具有高理论容量(>1200mAh/g)的SiOx负极是替代市售低容量石墨负极(372mAh/g)的潜在替代品。然而,体积变化过大(≈200%)和低电子电导率(≈6.7×10-4s/cm)的固有缺点会导致电化学性能不佳。SiOx和碳的重组是解决这些固有缺点的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因为碳基质可以限制SiOx的体积膨胀并提供高电导率以形成优异的电极。但是,在循环过程中碳基质的破裂会导致负极的损毁,进而引起电极容量的急剧衰减。此外,在基于SiOx的负极中嵌入和析出Li+将降低部分或全部的容量保持率。因此研究人员都在寻求足够稳定的复合SiOx材料,以便在循环后保持高可逆容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纳米金刚石与SiOx复合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提高材料的充放电容量、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获得一种电化学性能好、成本低、绿色环保的电极材料。
本发明采用微波法制备纳米金刚石(ND)支撑碳层(C)与SiOx的复合材料(SiOx/ND-C)。ND的钉扎效应和SiOx在无定形碳基质中的均匀分散使SiOx/ND-C负极具有极其稳定的循环曲线和高容量保持率。本发明制备的这种具有多层结构的SiOx/ND-C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卓越的容量性能(比容量为1182mAh/g,在100次循环后在100mA/g的恒定电流下容量保持率为97.3%)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比容量为647mAh/g,在500次循环后在1000mA/g的高恒定电流下容量保持率为9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纳米金刚石与SiOx复合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由纳米金刚石支撑碳层与SiOx,其中x取值范围为0.8~1.6,SiOx与纳米金刚石的质量比为5:1。
所述的纳米金刚石,粒径尺寸优选5~10nm。
所述的SiOx,粒径尺寸优选500~800nm。
一种纳米金刚石与SiOx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以下步骤:
将柠檬酸、尿素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无色透明溶液,加入纳米金刚石和SiOx,其中x的取值范围为0.8~1.6,按质量比,柠檬酸:尿素:纳米金刚石:SiOx=25:75:2:1,每g柠檬酸使用10~20mL去离子水;超声处理60分钟后,将溶液置于微波炉中,并以850W的功率加热10分钟,溶液煮沸并从无色变成棕褐色,最后变成深棕色固体复合物;将固体复合物在惰性气体气氛下在900℃下干燥碳化2小时,得到纳米金刚石与SiOx复合电极材料。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备的样品具有较高的锂离子存储密度与传输速率,可作为一种理想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2、本发明制备的样品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用其制作的锂电池具有很好的比容量与保持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13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