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年生白首乌种植田块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8630.2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6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吴承东;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洋试验站)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13/0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瑞创华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70 | 代理人: | 辜强 |
地址: | 22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撒施 疫苗 白首乌 田块 麦麸 旋耕 种植 食用菌下脚料 底肥 加水搅拌 免疫功能 植物疫苗 首乌 整平 病害 冻土 堆积 停放 播种 病毒 增产 土地 成功 | ||
本发明公开了多年生白首乌种植田块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田块整理:在冬季冻土2个月以上,在播种前整平地面;步骤二、撒施底肥:每亩地使用食用菌下脚料1000‑2000公斤均匀撒施于地面;步骤三、植物疫苗处理:疫苗每亩用量4公斤,处理方法:按1公斤疫苗兑掺麦麸20公斤,水20公斤;先将疫苗与麦麸掺匀,再加水搅拌均匀,堆积停放4小时后即可使用。步骤四、疫苗撒施:将步骤三处理后的疫苗均匀撒施于地面,随即旋耕土地。疫苗撒施越均匀越好,旋耕至少三遍。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白首乌的免疫功能、抵御病毒、病害、增产,使多年生首乌种植取得了成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田块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多年生白首乌种植田块处理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白首乌(学名:Cynanchum bungei Decne)属龙胆目;又名,白人参。古籍记载,白首乌用于晚唐,盛行于早明,沿用至今。因其补肾益肝、乌发生发、养血益精、抗衰老之功效,被历代名家视为摄生防老珍品。
目前,常规的白首乌的种植一般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条件良好的沙质壤土,采取垄式栽培,施好基肥移栽壮苗,加强移苗后的田问管理,定期防治褐斑病、霜霉病等病虫害的防治。但是,由于一年生白首乌淀粉含量高,因此在长到第二年时块根容易腐烂,地下虫害、病害多,导致产量严重下降,甚至绝收。而目前遇到这种情况,只有重新对土壤进行处理后再行种植,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适合多年生白首乌种植的田块处理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多年生白首乌种植田块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田块整理
在冬季冻土2个月以上,在播种前整平地面;
步骤二、撒施底肥
每亩地使用食用菌下脚料1000-2000公斤均匀撒施于地面;
步骤三、植物疫苗处理
疫苗每亩用量4公斤,处理方法:按1公斤疫苗兑掺麦麸20公斤,水20公斤;先将疫苗与麦麸掺匀,再加水搅拌均匀,堆积停放4小时后即可使用。
步骤四、疫苗撒施
将步骤三处理后的疫苗均匀撒施于地面,随即旋耕土地。疫苗撒施越均匀越好,旋耕至少三遍。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食用菌下脚料,是蘑菇、平菇、杏鲍菇等食用菌采收后的废弃培养料。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疫苗为植物疫苗维巴。
本发明步骤一通过冻土2个月以上,这样可以冻死部分地下害虫、风化细菌病毒,保持土壤和空气充分接触,吸收空气中的氮肥;步骤二使用食用菌下脚料,改善土壤结构,为白首乌生长提供养分,可以替代化学肥料的使用;步骤三植物疫苗的作用,通过使用植物疫苗给土壤接种,经植物根系进入植物体,激活植物体内的抗源产生抗体,对入侵的病菌产生抑制、酶解、致死等作用,从而提高植物的免疫功能,实现防治病目的,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也满足土壤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步骤四撒施疫苗随即旋耕土地是为了减少阳光与疫苗的接触,接触时间长了会影响疫苗的效果;旋耕至少三遍是为了疫苗和食用菌、土壤均匀接触,使疫苗发挥最大作用。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白首乌的免疫功能、抵御病毒、病害、增产,使多年生首乌种植取得了成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多年生白首乌种植田块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洋试验站),未经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洋试验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86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