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领域高强抗击电缆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37410.8 | 申请日: | 2019-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3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 发明(设计)人: | 蒋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旸太阳能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18;H01B7/288;H01B7/29;H01B7/295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王华 |
| 地址: | 225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绝缘层 缓冲层 缆芯 缓冲条 屏蔽层 外护套 煤矿 凸出 缓冲空间 径向均布 使用寿命 轴向平行 齿状 护套 均布 柱状 | ||
本发明的一种煤矿领域高强抗击电缆,包括由多根轴向平行的导线构成的缆芯,缆芯外依次设有绝缘层、缓冲层、屏蔽层和外护套;缓冲层包括多个沿径向均布在绝缘层外的柱状的缓冲条,缓冲条对的一端与绝缘层连接,另一端与屏蔽层连接;外护套的外圈君均布有齿状的凸出。本发明的一种煤矿领域高强抗击电缆,其外护套与缓冲层的结构,使得本电缆的具有较多的缓冲空间,从而有效保护缆芯不受破坏,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矿领域高强抗击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煤矿工业迅猛发展,煤矿开采的规模和力度加大,一大批现代化煤井建设向深度化、复杂化、恶劣化的境地转变,地下湿度大、瓦斯浓度高、易燃易爆以及强电磁幅射等恶劣环境不断出现。因此,对矿用电缆性能要求较高,现有的矿用电缆存在着抗拉抗冲击能力不强,阻水性能较差、屏蔽性能不好,使用寿命较短的缺陷。
因此,需要一种煤矿领域高强抗击电缆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问题提供一种煤矿领域高强抗击电缆,该电缆具有卓越的抗撞击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煤矿领域高强抗击电缆,包括由多根轴向平行的导线构成的缆芯,缆芯外依次设有绝缘层、缓冲层、屏蔽层和外护套;缓冲层包括多个沿径向均布在绝缘层外的柱状的缓冲条,缓冲条对的一端与绝缘层连接,另一端与屏蔽层连接;外护套的外圈君均布有齿状的凸出。
更进一步的,绝缘层为聚氯乙烯的绝缘层。聚氯乙烯是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种配合剂经混合塑化而成。
更进一步的,屏蔽层为铝箔绕包分相屏蔽层,屏蔽层中设置了一根接地引流线。更进一步的,屏蔽层为铝箔绕包分相屏蔽层,屏蔽层中设置了一根接地引流线。接地引流线是镀锡铜线绞合而成的引流线。使产品具有优异的屏蔽抗干扰性能。
更进一步的,外护套为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外护套,凸出内设有丙烯酸盐的吸水珠。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燃烧时不会发出有毒烟雾,是一种环保材料。保证了地下旷工的生命安全。
更进一步的,绝缘层与导线之间的间隙内设有遇水膨胀的的阻水材料。材料遇水膨胀,防止水分侵蚀导线。
更进一步的,缓冲条为聚丙烯的缓冲条;缓冲条的两端设有圆形的吸盘。聚丙烯的相对密度小,仅为0.89-0.91,减轻了电缆的自重;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冲击性,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连续使用温度可打110-120度。该缓冲条增强了电缆的抗冲击性和耐热性。两端的吸盘在真空环境下使得缓冲条紧贴绝缘层和屏蔽层,不易掉落变形,影响抗撞击能力。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煤矿领域高强抗击电缆,其外护套与缓冲层的结构,使得本电缆的具有较多的缓冲空间,从而有效保护缆芯不受破坏,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煤矿领域高强抗击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煤矿领域高强抗击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根轴向平行的导线1构成的缆芯,缆芯外依次设有绝缘层2、缓冲层3、屏蔽层4和外护套5;缓冲层3包括多个沿径向均布在绝缘层2外的柱状的缓冲条,缓冲条对的一端与绝缘层2连接,另一端与屏蔽层4连接;外护套5的外圈君均布有齿状的凸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旸太阳能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旸太阳能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74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