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含汞液烃脱汞的脱汞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0026.5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35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蒋洪;蒋斌;朱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默库瑞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29/12 | 分类号: | C10G29/12 |
代理公司: | 成都东恒知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304 | 代理人: | 何健雄 |
地址: | 61050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含汞液烃脱汞 脱汞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含汞液烃脱汞的脱汞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脱汞剂包括以下组分:活性物质50‑84.5%、载体颗粒15‑49.5%和辅助活性成分0.5‑15%;所述活性物质为碘化钾、碘化钠、溴化钾、溴化钠和碘化亚铜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载体颗粒为活性炭;所述辅助活性成分为铜基化合物。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脱汞剂能够有效脱除液烃中的单质汞、有机汞和离子汞,且其制备过程简单,制造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烃脱汞技术领域,所述液烃为丙烷、丁烷、汽油、石脑油、凝析油和原油等,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高含汞液烃脱汞的脱汞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汞剧毒,能在生态环境中迁移和转化,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的特点,对动植物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汞通常以有毒污染物的形式存在于石油与天然气中,天然气汞含量一般0.01-2000μg/m3,凝析油汞含量为10-3000μg/L,原油中汞含量为10-30000μg/L。汞存在石油加工、储存及运输过程中,危害操作人员安全健康,腐蚀设备及管线,致使金属催化剂中毒以及降低油品质量。因此脱除石油中汞很有必要,这对含汞油气田安全开发及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目前,液烃脱汞工艺有化学吸附、化学沉淀、气提、膜分离、阴离子树脂和纳米材料吸附等,主要以化学吸附工艺为主。用于液烃的脱汞剂主要有负载型金属硫化物/金属氧化物、负载型金属卤化物和载银分子筛三大类。负载型金属硫化物/金属氧化物与汞反应迅速,汞吸附容量较大,适应性强,但主要脱除单质汞,对有机汞和离子汞的吸附能力很弱,主要用于含单质汞的液烃。负载型金属卤化物能够脱除单质汞、有机汞和离子汞,但微量的游离水会带走活性物质从而破坏脱汞剂结构,对液烃中游离水含量要求非常严格,主要用于含单质汞、有机汞和离子汞的液烃。载银分子筛具有脱水脱汞双重功能,能再生重复利用,仅能脱除单质汞,再生能耗高,成本高,主要用于含单质汞的低含汞轻质液烃。
汞多以单质汞、离子汞和有机汞的形式存在于石脑油、凝析油和原油等液烃中,目前还没有针对汞含量高、含有单质汞、离子汞和有机汞的液烃进行有效脱汞的脱汞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高含汞液烃脱汞的脱汞剂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有效脱除液烃中的单质汞、有机汞和离子汞。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高含汞液烃脱汞的脱汞剂,包括以下重量%组分:活性物质50-85%、载体颗粒15-50%和辅助活性成分0.5-15%;所述活性物质为碘化钾、碘化钠、溴化钾、溴化钠和碘化亚铜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载体颗粒为活性炭;所述辅助活性成分为铜基化合物,所述铜基化合物为硫酸铜或硝酸铜,所述活性物质,载体颗粒及辅助活性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不超过100%。
优选地,所述活性炭为煤质活性炭、椰壳活性炭、果壳活性炭、木质活性炭、沥青质活性炭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组分:活性物质60-80%、载体颗粒15-40%和辅助活性成分1-10%,所述活性物质,载体颗粒及辅助活性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不超过100%,所述活性物质,载体颗粒及辅助活性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不超过100%。
一种用于高含汞液烃脱汞的脱汞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所述活性炭浸渍于酸溶液中,浸泡时间10-60min,确保活性炭浸渍完全滤出后,随后水洗,最后在100-150℃条件下干燥20-50min;
(2)将经步骤(1)制备的活性炭浸渍于所述铜基化合物溶液中,不断搅拌至浸渍充分,密封静置2-5h,得一次浸渍活性炭载体,将所述一次浸渍活性炭载体在130-160℃条件下煅烧10-50min,获得脱汞剂前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四川默库瑞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南石油大学;四川默库瑞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00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