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装组件及其适用的逆变器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28585.2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5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政伟;顾振维;林信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李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 组件 及其 适用 逆变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组件及其适用的逆变器组件。安装组件包括防水部以及固定部。防水部设置于壁面,且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开口以及垫圈组。第一面面向逆变器,第二面面向壁面,开口贯穿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垫圈组环设于开口的外周缘。于逆变器固定壁面时,垫圈组分别抵顶壁面与逆变器,逆变器通过一导线贯穿壁面的出线口、开口与逆变器的导线口而电连接。固定部设置于壁面,且连接至防水部。固定部包括第三面、第四面以及第一固定元件。第三面面向逆变器,第四面面向壁面。第一固定元件与逆变器的第二固定元件啮合,使逆变器固定于壁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安装组件,尤指一种具防水设计的安装组件及其适用的逆变器组件。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DC)变换成交流电(AC)的电子元件,其应用范围广泛,且常视实际应用需求而安装于各式场所。一般逆变器在安装时会有输入或输出的线材裸露在外面。而当逆变器安装在室外时,裸露的线材便需承受直接曝晒于阳光下的风险,且线材容易老化。再者,裸露的线材会使整体安装结构不够美观,若是连接的线材过多时,更将呈现杂乱感。
另一方面,当逆变器安装于室外空间,尚需保护逆变器的机体不被雨水淋湿而损坏。惟一般逆变器的安装组件并不具有防水功能的设计,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并确保安全性。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具防水设计的安装组件及其适用的逆变器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防水设计的安装组件及其适用的逆变器组件。通过具防水设计的安装组件,逆变器可直接安装于例如垂直的壁面,并与壁面导出的导线以最短距离电连接,同时提供防水的功能。安装组件的结构精简,且保持导线不外露,除了简化安装的程序外,更确保逆变器组件使用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防水设计的安装组件及其适用的逆变器组件。安装组件整合有防水与固定功能。于安装时,安装组件使逆变器的导线口直接对位于壁面的出线口,有效简化安装程序。于安装后,安装组件使逆变器的导线不外露,并以最短距离电连接至壁面的出线口,有效提升逆变器的防水性,同时确保逆变器组件使用的安全性。
为达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逆变器的安装组件,其结构包括防水部以及固定部。防水部设置于一壁面,且防水部包括一第一面、一第二面、至少一开口以及至少一垫圈组。第一面与第二面彼此相对,第一面面向逆变器,第二面面向壁面,至少一开口贯穿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且至少一开口于空间上相对壁面的一出线口以及逆变器的一导线口。垫圈组环设于至少一开口的外周缘。于逆变器固定于壁面时,至少一开口对位导线口,至少一垫圈组分别抵顶壁面与逆变器,使逆变器通过一导线贯穿出线口、至少一开口与导线口而电连接。固定部设置于壁面,且连接至防水部。固定部包括一第三面、一第四面以及至少一第一固定元件。第三面与第四面彼此相对,第三面面向逆变器,第四面面向壁面,至少一第一固定元件于空间上相对逆变器的至少一第二固定元件。至少一第一固定元件与至少一第二固定元件啮合,使逆变器固定于壁面。
为达前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逆变器组件,包括逆变器以及安装组件。逆变器包括导线口以及至少一第二固定元件,设置于逆变器的背面。安装组件包括防水部以及固定部。防水部设置于一壁面,且防水部包括一第一面、一第二面、至少一开口以及至少一垫圈组。第一面与第二面彼此相对,第一面面向逆变器,第二面面向壁面,至少一开口贯穿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且至少一开口于空间上相对壁面的一出线口以及逆变器的导线口。垫圈组环设于至少一开口的外周缘。于逆变器固定壁面时,至少一开口对位导线口,垫圈组分别抵顶壁面与逆变器,使逆变器通过一导线贯穿出线口、至少一开口与导线口而电连接。固定部设置于壁面,且连接至防水部。固定部包括一第三面、一第四面以及至少一第一固定元件。第三面与第四面彼此相对,第三面面向逆变器,第四面面向壁面,至少一第一固定元件于空间上相对逆变器的至少一第二固定元件。至少一第一固定元件与至少一第二固定元件啮合,使逆变器固定于壁面。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85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偏振分束器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柔性化智能线束产品自动上料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