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盐酱油渣、脱除酱油渣盐分及回收蛋白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26771.2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2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常杰;向程;刘思雨;邹子懿;付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5/20 | 分类号: | A23L5/20;A23L5/30;A23N17/00;A23K20/147;A23J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向玉芳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盐 酱油 脱除 盐分 回收 蛋白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脱盐酱油渣、脱除酱油渣盐分及回收蛋白质的方法。脱除酱油渣中盐分及回收蛋白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酱油渣加入到电渗析器的淡室并调节pH为4~6,将水加入到电渗析器的浓室,将硫酸钠溶液加入到电渗析器的极室;(2)开启电渗析器进行脱盐,脱盐电压为7~11V,脱盐循环流速为2.1~3.5cm/s,脱盐时间为10~50min;脱盐结束后,淡室内的沉淀即为回收的蛋白质,剩余的为脱盐酱油渣,将浓室中的溶液进行旋蒸,即得到脱除的盐。与传统的酱油渣脱盐工艺相比,该方法具有能耗低、反应条件温和、工艺过程简单、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脱盐率较传统的水洗脱盐提高50%,蛋白质回收率提高2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酱油渣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盐酱油渣、脱除酱油渣盐分及回收蛋白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酱油渣是酱醪淋油、抽油或压榨后产生的残渣,颜色呈深棕色(李莹,刘敏,崔春.市面主要酱油品种基本成分差异分析[J].中国调味品,2008,10:24-29)。去年,我国酱油的年产量为1020万吨。根据现有的我国酱油的生产技术,每生产1Kg的酱油,就会产生大约0.67kg含水酱油渣(祝月琴,苏慧.酱醋糟渣发酵制蛋白饲料技术研究[J].粮食与食品工业,1996,4:38-42)。依据制作酱油的工艺种类不同,其含水量也有差别,一般为70%-80%,蛋白质、淀粉、脂肪等营养成分含有量丰富,同时又含有5%左右的盐分(阎杰,宋光泉.值得开发的“废物”-酱油渣[J].中国调味品,2006,10:14-17)。
酱油渣的高含水,含盐量是影响酱油渣被再利用的主要原因。现存的酱油渣干燥方式主要是自然晾干、热风干燥、机械压榨等干燥方式。张荣耀等在温度为120-150℃的热风干燥机里进行干燥,可使酱油渣的最终含水量为3.8%(张荣耀.酱渣的榨油方法[P].中国专利:1539937A);杨明泉等人利用二次压榨法来降低酱油渣中的盐分(杨明泉,贾爱娟,陈穗等.利用酱油渣制备饲料主料的加工方法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7,61-63)这些方法虽然能够降低酱油渣中盐分含量,但是能耗极大,且无法回收其中的有效组分、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脱盐且能回收其中有效组分的酱油渣脱盐工艺是十分必要的。电渗析技术是基于高选择性的离子交换膜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有效脱盐处理工艺,具有能耗低,装置使用寿命长,预处理简单,环境污染小,原水的回收率高等优点(王郁.电渗析—生化组合方法处理高盐废水[D].天津:天津大学,2013)。随着离子交换膜性能的改进和电渗析器的不断研究,这项技术开始在食品工艺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渗析脱除酱油渣中盐分以及回收蛋白质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脱除酱油渣中90%以上的盐分,避免其很快腐坏变质。同时,本发明通过调节淡室的pH,使得酱油渣中的蛋白质得以沉淀,从而回收酱油渣中的蛋白质,过程简单,能耗低,容易实现工业化推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上述电渗析脱除酱油渣盐分以及回收蛋白质的方法制得的脱盐酱油渣。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脱除酱油渣盐分及回收蛋白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酱油渣加入到电渗析器的淡室并调节pH为4~6,将水加入到电渗析器的浓室,将硫酸钠溶液加入到电渗析器的极室;
(2)开启电渗析器,常温脱盐,脱盐电压为7~11V,脱盐循环流速为2.1~3.5cm/s,脱盐时间为10~50min;脱盐结束后,淡室内的沉淀即为回收的蛋白质,剩余的为脱盐酱油渣,将浓室中的溶液进行旋蒸,即得到脱除的盐。
优选的,步骤(1)所述的酱油渣经过滤后灭菌后加入到电渗析器的淡室中。
优选的,步骤(1)所述调节pH具体为:盐酸溶液调节pH。
优选的,步骤(1)所述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25mol/L~0.75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67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腐剂定量添加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层汤圆及其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