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实时监测钻孔灌注桩施工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8461.6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4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向楠;江洲;徐治华;刘伟伟;黄星瑞;曾宗平;陈竹;王大林;张国发;李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5/38 |
代理公司: | 贵州启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08 | 代理人: | 赵彦栋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孔灌注桩施工 定位系统 钢护筒 泥浆 护筒 偏位 桩基 性能检测系统 垂直度检测 护壁泥浆 人工测量 实时监测 性能变化 有效预防 灌注桩 施工 塌孔 测量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钻孔灌注桩施工护筒,包括有钢护筒(1),其特征在于:在钢护筒(1)上设有定位系统B和泥浆性能检测系统A,所述定位系统B包括垂直度检测系统和GPS定位系统,本发明钻孔灌注桩施工护筒,不仅可以提供精准的定位,减少人工测量的次数,避免测量误差造成桩基偏位,而且可以测定护壁泥浆的性能,防止泥浆性能变化对灌注桩的施工产生影响,有效预防桩基偏位、塌孔等,保证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实时监测钻孔灌注桩施工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建设工程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桩基础为桥梁、房建最常用的基础形式,而钻孔灌注桩为现今建设工程桩基最广泛的施工方法,常见桩基钻孔方式为冲击钻孔、旋挖钻孔、回旋钻孔等,根据地质条件、孔深、孔径及施工工期等因素综合确定,虽然钻孔灌注桩为一项相对比较成熟的施工技术,但实际施工工程中桩基偏位的现象仍频发。
综合分析国内外出现桩基偏位现象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前期定位失误、桩基成孔方式有误、成孔施工不规范、定位不准确和预防措施不力。
现急需一种钻孔灌注桩施工护筒,不仅可以提供精准的定位,减少人工测量的次数,避免测量误差造成桩基偏位,而且可以测定护壁泥浆的性能,防止泥浆性能变化对灌注桩的施工产生影响,有效预防桩基偏位、塌孔等,保证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预防桩基偏位、塌孔等,保证施工质量的实时监测钻孔灌注桩施工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实时监测钻孔灌注桩施工用装置,它包括钢护筒,在钢护筒的筒壁上设有定位装置、垂直度检测装置和泥浆性能检测系统,定位装置、垂直度检测装置和泥浆性能检测系统与计算机连接,计算机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监测平台,在计算机上设有定位、倾斜度和泥浆检测值的报警阈值。
前述的能实时监测钻孔灌注桩施工用装置是,所述的定位装置为GPS,所述的垂直度检测装置为测斜仪。
前述的能实时监测钻孔灌注桩施工用装置是,所述泥浆性能检测系统为泥浆比重计、扭矩传感器、液面传感器、PH值测量仪。
前述的能实时监测钻孔灌注桩施工用装置是,所述的钢护筒材质为Q235,壁厚为10mm,钢护筒的直径比说开设桩孔直径大0.1—0.2m。
前述的能实时监测钻孔灌注桩施工用装置是,在钢护筒上设有回流孔,回流孔距钢护筒顶部25-40cm。
前述的能实时监测钻孔灌注桩施工用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放样定位 :根据轴线及桩位布置情况,在场地内建立测量控制网,然后依据控制网测放各桩位点;
b.钻孔机位:利用各桩位点布置钻机,钻机就位时必须稳固、竖直、水平,定位准确,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误差不大于10mm。
c埋设钢护筒
(1)在测量和施工人员的指导下,钻机钻尖对准桩位中心,钻机旋挖至2-10深度取出土后下放钢护筒,观察取土性质,钢护筒长度为粘性土厚度加高出地面的0.3—0.4m所得;钢护筒直径比桩孔直径大0.1—0.2m;
(2)在埋设钢护筒过程中,根据钢护筒显示的桩位信息、垂直度实时调整钢护筒位置,且钢护筒埋设的倾斜度控制在1%以内,确定后钢护筒四周用黏土回填,分层夯实;
下放钢护筒后,核对钢护筒所测中心经纬度、允许偏差、泥浆性能指标控制值技术参数,
d.钻孔:钢护筒安装完成后,开始正常钻孔,钻孔过程中钢护筒上安装的定位装置、垂直度检测装置和泥浆性能检测系统实时监控定位信息、倾斜信息、护壁泥浆性能,若检测到的数据超出阈值,计算机数据报警,则立即停止钻孔,针对异常情况进行纠偏后,正常钻孔,直至钻进至要求孔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84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