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驱采油技术的井组布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18312.X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79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元亮;吴晓磊;王顺华;刘英波;胡春余;陶建强;张忠杰;刘京煊;高志卫;梁建军;孙立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新疆新春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采油 技术 井组布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驱采油技术的井组布井方法,利用微生物三次采油技术在较厚砂岩油藏中部署一套水平井开采、直井注入的组合注采井网,所述组合注采井网要做到平面对应、纵向立体、底注顶采的要求;直井注入指利用直井将微生物注入砂岩油藏的底部区域,水平井开采指将采出井水平段部署在较厚砂岩油藏的顶部区域;平面对应是指注入直井和采出井水平段在俯视状态下投影到平面上之后重合,是一种上下相对应的关系;纵向立体是指直井注入段、采出井水平段在砂岩油藏内不同深度平行排列,在平行于重力方向而垂直于采出井水平段主井筒的截面内形成立体井网;本发明具有较高的扫油效率、高的采油能力及较高的最终采收率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行业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微生物采油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微生物驱采油技术的井组布井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世界范围内,经过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两次常规采油之后的总采收率一般只能占地下原油的30%~40%。遗留在地层的残余油仍然占60%~70%,故如何提高采收率,从地下采出更多原油,一直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不断研究的课题。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是将微生物及其营养源注入地下油层,使微生物在油层中生栖繁殖,一方面利用微生物对原油的直接作用,改善原油物性,提高原油在地层孔隙中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利用微生物在油层中生长代谢产生的气体、生物表面活性物质、有机酸、聚合物等物质,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方法。微生物可解决油井生产中多种问题,如降粘、防蜡、解堵、调剖,最后提高采收率的代谢产物在油层内产生,利用率高,且易于生物降解,具有良好的生态特性。微生物采油由于其成本低、效果好、无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
目前微生物采油工艺都是依托原有井网,按其注入、生产方式大致分为微生物单井吞吐法与微生物驱法,由于受微生物处理范围、油水流度比大、地层能量低等因素影响,实际应用效果与室内研究结果相差较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其原因是原有井网布井方式是在照满足油藏一次、二次采油技术下所布设的注采井网,并不能适用微生物驱采油技术。
我们以物模技术手段为基础,研究了细菌在油藏条件下繁殖、代谢、吸附、运移规律,根据油藏中油水密度差、流度比大的情况,结合多孔介质渗流特征,在砂岩油藏三次采油阶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微生物驱油采油的一种井组布井井方法。
在三次微生物驱油采油技术领域内,没有检索到类似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现有技术。
申请号:201510724356.4提供了一种超低渗致密油藏拟本井侧向驱替水平井布井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确定主力贡献层段;确定水平井、注水井、压裂裂缝的位置;确定水平井井排的方向;确定水平井之间的井距;确定水平井的排距;确定水平井的长度;确定注水井偏移距;确定注水井人工压裂缝缝长;注水;由过去的点状注水转变为线状注水,在注水量相同的情况下,注水压力降低,有利于避免天然裂缝在注水过程中产生的天然裂缝二次开启,降低裂缝性水淹风险;将人工裂缝之间的区域由弹性溶解气驱转变为水驱,局部区域的裂缝优势方向保持一致,有利于避免早期见水,提高能量补充水平。
申请号:201710824476.0公开了一种油页岩原位开采的布井与地层处理方法,在油页岩开采区域范围内,布设两口水平井和六口竖井;竖井均布在油页岩开采区域的两侧,第一水平井与第二水平井成斜对称方式,第一水平井与第二水平井分别钻穿至油页岩的上顶板和下底板。第一水平井与第二水平井在水平、竖直方向均有距离且呈镶嵌状态;采用水力喷射的方式分别对第一水平井与第二水平井喷射出分支井。对于第一水平井和第二水平井,分别使用水力喷射钻具向下方和上方定向喷射出3个在油页岩地层内的分支井;最后,采用水力压裂的方式将第一水平井的分支井、第二水平井的分支井和所有竖井压裂贯通,使其裂缝更加发育,孔隙度与渗透性能进一步提高。
以上公开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均与本发明不相同,针对本发明更多的技术特征和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有益效果,以上公开技术文件均不存在技术启示。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新疆新春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新疆新春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83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