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物联网的有轨电车三维综合监控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8069.1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9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达明;刘三明;李伟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众维轨道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监控平台 三维 监控界面 物联网 监控 三维空间 人机界面展示模块 数据接入模块 监控方式 建筑信息 模型模块 数据支撑 运营监控 方便性 无死角 二维 缩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物联网的有轨电车三维综合监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有轨电车三维综合监控平台包括数据接入模块、数据支撑模块、建筑信息模型模块和人机界面展示模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摆脱了传统二维监控方式,采用三维空间一比一精准监控界面进行监控,监控界面可根据需要360旋转和无死角缩放,大大提升了监控的方便性和易操作性,使监控工作大大简化,大幅度提升了运营监控工作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BIM+物联网的有轨电车三维综合监控平台。
背景技术
有轨电车是采用电力驱动并在轨道上行驶的轻型轨道交通车辆,是一种属于采用专有路权和混行路权两种形式结合(专用路权:车辆全部在绿化带上行驶,混行路权:主要是平交路口和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共享路权)的地面交通车辆。BIM(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城市有轨电车线路选线普遍布局在城市主干道及相对繁华的市中心地段,与地铁相比,具有建设周期快、投资小、运营便捷、节能环保的特点,目的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城市交通问题,现代有轨电车是轨道交通中新兴的重要形式,有轨电车采用新型超级电容的充电方式,没有了过去长长的“辫子”,成为一道城市公共交通的靓丽风景线,正在迅速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重要工具。
有轨电车涉及到线路正常运营的十几个到二十几个子系统进行实时监视,并根据各种情况及时进行相应调控,因此,上述系统数据如何准确、方便的展示和操作,便于运营人员监控也成为重要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课题之一。
目前有轨电车所面临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1.有轨电车采用二维平面监控运维方式,没有空间感,表达事物关系不直观,传统CAD平面制图方式对于空间信息表达过于复杂,通常需要几幅图一起且要求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人员能懂,存在资料查阅慢,信息反应不及时等缺点,一方面增加了对运维人员的能力要求,另一方面导致了某些专业技术需要专门有技术人员备用,增加成本。
2.有轨电车不同系统之间、跨系统的设备之间通信困难,常常需要独立线缆,开发专用接口实现通信,增加前期建设成本和后期扩容难度;往往由于前期出于控制造价方面考虑,导致部分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出现信息孤岛现象,而后期又因运营管理需要,不得不花费更大力气去改造实现该部分功能。
3.传统集成方式,从各子系统将相关数据采集整理通过规定接口形式上传集成服务器集中管理和显示,集成服务器处理结果反馈指定子系统执行,这种集成方式带来的弊端,数据传输集中,对集成服务器性能和处理能力要求高,后期扩容难等。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技术中有轨电车子系统之间数据交换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有轨电车监控运维系统,其功能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BIM+物联网的有轨电车三维综合监控平台,所述有轨电车三维综合监控平台包括数据接入模块、数据支撑模块、建筑信息模型模块和人机界面展示模块;
所述数据接入模块,通过物联网接入设备与有轨电车底层设备通信连接,并将底层数据传输至数据支撑模块;
所述数据支撑模块,接收数据接入模块传递的有轨电车子系统数据和BIM系统传递的有轨电车路线的空间数据,数据支撑模块具有数据的集中、存储、转发、查询功能;
所述建筑信息模型模块接收数据支撑模块处理之后的有轨电车设备数据和有轨电车路线的空间数据,并依据数据建立三维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众维轨道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众维轨道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80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公路隧道智慧管理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能源物联网的智慧能源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