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葛根多糖脱蛋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5524.2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8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谢亮亮;蔡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葛根多糖 脱蛋白 聚酰胺 蒸馏水 旋转蒸发浓缩 后冷冻干燥 蛋白去除 多糖溶液 反复利用 聚酰胺柱 离心过滤 生物活性 提纯技术 保留率 洗脱液 去除 溶剂 水中 离子 蛋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葛根多糖脱蛋白的方法,涉及葛根多糖提纯技术领域,将葛根多糖溶于去离子水中,配成葛根多糖溶液,经离心过滤后,采用聚酰胺对葛根多糖溶液进行脱蛋白处理,收集经聚酰胺处理后的多糖溶液,经旋转蒸发浓缩后冷冻干燥得去除蛋白的葛根多糖,本发明得到的葛根多糖蛋白去除率和多糖保留率高,操作简便,处理条件温和,洗脱液为蒸馏水,避免了大量溶剂的使用,可以保持葛根多糖的生物活性,同时聚酰胺柱可以反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葛根多糖提纯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葛根多糖脱蛋白的方法。
背景技术
葛根(Radix Puerariae)是多年生豆科葛属植物的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等功效。随着现代医药、食品科技的不断发展,葛根的使用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葛根资源极为丰富,除新疆、西藏、青海外,各省均有分布,葛根的主要组成为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总黄酮和多糖等。
多糖因其生物学活性而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大量的动物和临床实验表明其在人类健康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抗氧化、抗凝血、抗辖射、抗HIV、抗癌、降低血糖、增强免疫等生物活性。多糖的结构决定了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多糖的纯化是多糖结构分析的前提。
去除蛋白质是多糖纯化的重要一步,天然植物水提取液中多糖多与游离蛋白质共存。多糖提取液脱蛋白的主要方法有Sevage法、三氯乙酸法和三氟三氯乙烷法。其中,Sevage法条件温和,是脱蛋白的经典方法,但需要反复处理样品多次,致使多糖损失严重且方法烦琐,而且使用有机溶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三氯乙酸法操作时沉淀现象比Sevage法明显,但脱蛋白时易损失较多多糖,对多糖结构影响较大,脱蛋白的效果较差;三氟三氯乙烷法脱除蛋白的效率较高,但溶剂沸点较低、易挥发,不宜大量应用。“一种芒果加工副产物多糖脱蛋白及脱色方法”(申请号CN201710394098)使用TCA正丁醇法,属于有机溶剂脱蛋白,易造成污染环境;“一种状元豆多糖脱色脱蛋白的纯化方法”(申请号CN201710249849),虽然没有使用有机溶剂,而是使用D113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脱蛋白,但是优化后最高蛋白去除率为91.11%,无法满足多糖纯化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葛根多糖脱蛋白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全部或者部分不足之处。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葛根多糖脱蛋白的方法,将葛根多糖溶于去离子水中,配成葛根多糖溶液,经离心过滤后,采用聚酰胺对葛根多糖溶液进行脱蛋白处理,收集经聚酰胺处理后的多糖溶液,经旋转蒸发浓缩后冷冻干燥得去除蛋白的葛根多糖。
可选的,所述脱蛋白处理的方法为聚酰胺水浴静态法或聚酰胺柱洗脱动态法。
可选的,所述聚酰胺水浴静态法中,葛根多糖溶液的浓度为1~3mg/mL,聚酰胺为80~100目的颗粒,添加量为1~5g/L。
可选的,所述聚酰胺水浴静态法中,水浴振荡1~3h,温度为30~60℃,转速120~180r/min。
可选的,所述聚酰胺柱洗脱动态法中,葛根多糖溶液的浓度为10~30mg/mL,聚酰胺柱规格600×30mm,流动相为蒸馏水。
可选的,聚酰胺柱洗脱动态法中,流速为1~3mL/min,收集器2~4min转一次,并采用苯酚-硫酸法跟踪检测洗脱溶液。
可选的,所述脱蛋白处理中的聚酰胺均为预处理的聚酰胺,预处理方法如下:用浓度75%~85%乙醇溶液处理聚酰胺,去除溶于乙醇的杂质,用蒸馏水将聚酰胺洗脱至中性。
可选的,所述旋转蒸发浓缩,采用聚酰胺水浴静态法的浓缩至原体积的1/5~1/4;采用聚酰胺柱洗脱动态法的浓缩至原体积的1/10~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55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