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墙板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15254.5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27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霍兴泉;霍康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滨州市坤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5/00 | 分类号: | B28B15/00;B28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墙板的生产工艺,属于墙板预制技术领域,其经模台清理、支设侧模、喷脱模剂、布设预埋件、布料振捣、搓平、预养护、抛光、养护、脱模十步制得成品,其中支设侧模步骤包括定宽、定长和支模三道工序。此工艺实现了机械化定尺支模,能够通过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带动下端呈向内开口“L”型的支模模块相对移动,实现准确地定宽和定长,确保预制墙板的尺寸精确,然后将长侧模和短侧模靠设在支模模块的对应内壁上,省掉了画线工序,使得定尺与支模一起完成,利于提高墙板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墙板预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墙板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建筑多采用性能优良的框架式结构,即建筑中的承重部位采取在施工现场捆扎好钢筋、支护好模板后浇筑混凝土的方式施工,等整栋建筑的承重部位全部施工完并经检测后,方可在框架内填塞砌块进行非承重墙的施工。此种施工方式将承重墙和非承重墙分成了前后施工的两部分,降低了施工效率,延长施工周期。
针对上述现状,申请人试图预制一种用于非承重部位的墙板,建筑施工时将预制好的墙板放置于非承重部位,支护承重部位的模板,浇筑承重墙,如此使得承重墙与非承重墙一同施工,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而要实现墙板的预制生产,首先需要确定其生产工艺,不仅关系到生产过程的流程安排,还影响到生产效率与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墙板的生产工艺与设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装配式墙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模台清理:将模台工作面的残留物清理干净,使模台的工作面整洁;
(2)支设侧模:由定尺支模设备在经步骤(1)处理的模台工作面上支设侧模,侧模与模台围成模框;所述定尺支模设备包括支架,在支架中配装升降架,升降架连接升降机构,升降架上滑动安装有两根以上相互平行的第一滑轨,每根第一滑轨上配装两个以上的支模模块,两个以上且位于不同根第一滑轨上的支模模块中滑动配装第二滑轨,两根以上的第二滑轨呈平行状且与两根以上的第一滑轨围成框状,支模模块的下部呈向内开口的“L”型;
支模工序如下:
(ⅰ)定宽:滑动第一滑轨,第一滑轨带动支模模块在第二滑轨上移动,使第二滑轨上两个相邻的支模模块内壁间的距离与待预制墙板的宽度相适应;
(ⅱ)定长:滑动第二滑轨,第二滑轨带动支模模块在第一滑轨上移动,使第一滑轨上两个相邻的支模模块内壁间的距离与待预制墙板的长度相适应;
(ⅲ)支模:将长侧模放置在定好长度方向的支模模块的内壁上,将短侧模放置在定好宽度方向的支模模块的内壁上,完成一次侧模支设;
(3)喷脱模剂:向步骤(2)形成的模框内喷涂脱模剂;
(4)布设预埋件:按照图纸位置要求,在步骤(3)处理的模框内布置预埋件;
(5)布料振捣:向步骤(4)处理完的模框内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6)搓平:将步骤(5)浇筑的混凝土表面赶平;
(7)预养护:经步骤(6)处理的混凝土进行初凝,初凝温度为30~35°;
(8)抛光:对经步骤(7)处理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抛光;
(9)养护:将步骤(8)处理的混凝土进行养护成型为墙板;
(10)脱模:拆除步骤(9)所得墙板的侧模,然后吊装墙板脱离模台,得成品。
优选的,步骤(2)在定宽和定长工序后,且支模工序前增设相对固定工序,将支模模块固定在第一滑轨或/和第二滑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滨州市坤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滨州市坤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52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轻质隔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装配式复合GRC墙板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