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质利用的污水厂和热电厂水循环利用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3048.0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2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明;刘景洋;宋锐;马万里;董莉;程滕;毕莹莹;杨建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郑俊彦;许文娟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厂 热电厂 冷却循环水 水循环利用 分质利用 优化调整 补给水 产水 热网 锅炉 冷却循环用水 曝气生物滤池 缓释阻垢剂 膜处理系统 产水水质 常规工业 沉淀工艺 处理工艺 二级出水 高磷废水 节约资源 水质特性 水质要求 运行效率 中水处理 反渗透 膜处理 水处理 除磷 复配 高盐 加药 进水 絮凝 研发 总磷 城市污水 配方 电厂 水源 能源 污染 优化 制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质利用的污水厂和热电厂水循环利用工艺,以污水厂二级出水为水源,依次对其进行电厂中水处理、冷却循环水和化水处理处理工艺和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产水分别满足常规工业用水、冷却循环水、锅炉和热网补给水等水质要求。通过优化曝气生物滤池、絮凝‑沉淀工艺和参数以及缓释阻垢剂的复配配方,使之适应城市污水的水质特性,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的污染,使产水能够满足热电厂的冷却循环用水的要求;进一步研发了“高盐高磷废水膜处理技术”,制定反渗透进水总磷限值(3 mg/L),据此取消了前续加药除磷工艺,并对膜处理系统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提升了产水水质、稳定性和运行效率,得到符合要求的锅炉、热网补给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分质利用的污水厂和热电厂水循环利用工艺。
背景技术
将城市污水厂出水作为水源,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热电厂冷却用水,在节水减排的同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但是,常规处理工艺存在处理效率低,产水水质不稳定甚至明显恶化,运行维护成本高,同时导致后续膜处理系统污染严重,产水水质变差等问题,无法满足现有水质处理和工艺用水需求,具体问题如下:
1、曝气生物滤池产水浊度、碱度较低,不符合石灰混凝工艺的处理特征,经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石灰和铁系絮凝剂加药处理后,水质发生了明显恶化,硬度和铁含量严重超标,严重增加后续变孔隙滤池等过段的负担,同时能耗、药耗和运行维护成本极高。
2、中水处理系统产水作为循环水补充水,其硬度、碱度的增加直接导致凝汽器内容易发生结垢的危害,并且铁含量的超标也容易在凝汽器管内镀成膜,这些都会增大凝汽器端差。
3、以中水处理系统产水为原水的化学水处理系统中超滤膜丝外壁发生钙垢、铁垢沉积,堵塞严重,部分污染物透过超滤膜进入随产水进入反渗透工段致使反渗透膜污染加重,产水水质恶化。
4、处理成本较高。中水由于主要来自于污水处理厂,由于季节、气候、来源等多种因素的干扰,水质波动较大,处理技术和难度随之增加。所需处理费用成本较大,影响企业利用中水的积极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分质利用的污水厂和热电厂水循环利用工艺,通过优化曝气生物滤池、絮凝-沉淀过程工艺和参数以及缓释阻垢剂的复配配方,使之适应城市污水的水质特性,提高经济性和稳定性,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的污染,使最终产水能够满足热电厂的冷却循环用水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分质利用的污水厂和热电厂水循环利用工艺,以污水厂二级出水为水源,所述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 将污水通过管线运输至中水集水池内,然后经过水泵将污水输送至曝气生物滤池内进行处理,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中气水比为2-4:1,水力负荷为3~5 m3/m2·h,每运行24-36h进行反冲洗;
B. 向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中加入混凝剂和助凝剂,出水进入沉淀池进行絮凝反应,采用沿程加药方式,首次加药点提前至曝气生物滤池出水口,最终加药点位于沉淀池反应区,首次和最终加药点间每隔3-5米设置一个加药点,有效提升了混凝反应时间和效率,所述混凝剂和助凝剂的加药量分别为5-10 mg/L、0.3-1mg/L,而后先进行快速搅拌,且搅拌速率为200r/min~500r/min,搅拌时间为20s-60s,再进行慢速搅拌,且搅拌速率为20r/min~50r/min,搅拌时间为10min-30min,停留0.5h-1h后出水进行下一步处理;
C. 沉淀池的出水进入沙滤池,滤速为10m/h-20m/h,滤层的厚度为1m-2m,采用恒流速、恒水位运行,滤层以上的液面控制在0.5m-1m;
D1. 沙滤池的出水进入清水池,即可成为常规工业用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30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