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活性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11688.8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1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季洪海;凌凤香;王少军;张会成;沈智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883 | 分类号: | B01J23/883;B01J23/94;B01J35/10;B01J37/02;C10G4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 加氢 金属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活性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处理后的废加氢处理催化剂浸入碳酸氢铵水溶液中热处理,物料经干燥,然后用聚乙二醇溶液浸泡,干燥,得到预处理物料A;(2)将氧化铝粉浸入碳酸氢铵水溶液中密封热处理,热处理后物料经干燥,用含加氢活性组分I的浸渍液浸渍上述物料,得到预处理物料B;(3)将拟薄水铝石、预处理物料A和预处理物料B混捏成型,成型物经干燥、焙烧得到载体;(4)用含加氢活性组分II的浸渍液浸渍载体,载体经干燥、焙烧制得加氢脱金属催化剂。该方法利用废催化剂制备加氢脱金属催化剂,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减少污染,具有较高的加氢脱金属活性及较强的沥青质转化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制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活性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原油劣质化、重质化的加剧,重油高效转化、提高轻质油品的收率已成为炼油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渣油固定床加氢技术是实现重油高效转化的一个有效手段。采用该技术路线能够有效脱除渣油中的金属、硫、氮及残炭等杂质,为催化裂化提供优质进料,在增产轻质油品的同时满足更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在重油加工过程中,其中的金属化合物会发生分解,金属杂质则沉积在催化剂的内、外表面上堵塞孔道,甚至造成催化剂中毒失活。
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失去其原有活性而成为废弃物,这些富含金属的废催化剂弃之不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还污染环境。最近,环保法规对废催化剂的处理要求越来越严格。废催化剂有几种处理方法,如填埋处理、回收金属、再生或重复利用,利用其作为原材料生成其他有用产品来解决废催化剂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活性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废催化剂制备加氢脱金属催化剂,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该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脱金属活性及较强的沥青质转化能力。
本发明高活性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1)将废加氢处理催化剂粉碎,然后焙烧处理。处理后的物料浸入碳酸氢铵水溶液中密封热处理,处理后的物料经干燥,然后用聚乙二醇溶液浸泡,过滤,干燥,得到预处理物料A;
(2)将氧化铝粉浸入碳酸氢铵水溶液中密封热处理,热处理后物料经干燥,用含加氢活性组分I的浸渍液浸渍上述物料,得到预处理物料B;
(3)将拟薄水铝石、预处理物料A和预处理物料B混捏成型,成型物经干燥、焙烧,得到载体;
(4)用含加氢活性组分II的浸渍液浸渍载体,然后经干燥、焙烧,得到加氢脱金属催化剂。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所述的废加氢处理催化剂指的是已经达不到反应要求,或者由于级配原因而没有完全失活的馏分油及渣油加氢脱硫、脱氮等加氢处理催化剂。该加氢处理催化剂含加氢活性金属,所述活性金属为VIB、VIII族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废加氢处理催化剂中除了活性金属的硫化物和氧化铝载体外,还包括其它氧化物如氧化钛、氧化硅、氧化硼、分子筛等及积碳、重金属等杂质。废加氢处理催化剂上的活性金属含量一般占催化剂重量的1wt%-40wt%,金属杂质的含量一般占0.1wt%-30wt%。形状一般是圆柱形、球形或多叶形。废加氢处理催化剂粉碎至200目以上,优选为400~800目。所述的焙烧温度为700-950℃,焙烧时间为6-12小时。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所述的碳酸氢铵水溶液的用量为至少浸没焙烧处理后的废加氢处理催化剂,所述的碳酸氢铵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25%。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所述的密封热处理温度为120-180℃,优选为120℃~160℃,处理时间为4-8小时。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所述的干燥条件如下:干燥温度为100-160℃,干燥时间为6-10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16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干扰测量方法及相应设备
- 下一篇:一种体相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