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融合颈椎间盘假体及其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6839.0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5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任志英;黄静飞;白鸿柏;徐杰;郑孝源;张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陆帅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 颈椎 间盘假体 及其 装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融合颈椎间盘假体及其装配方法,包括上终板、下终板,所述下终板为一上端不封闭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球形腔,球形腔内设置有由金属橡胶制成的球型髓核,壳体内底中部竖直安装有十字型导轨,球型髓核下端套设在导轨上,上终板位于下终板上方,上终板下侧面设置有C型套杆,C型套杆套在球型髓核外表面,球形腔内部左右两侧中部设置有对C型套杆两端进行让位的弧形缺口,本假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解决了现有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技术中常用假体无法同时满足颈椎生物力学对弹性和运动功能的双重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融合颈椎间盘假体及其装配方法, 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人工椎间盘假体主要是组合型假体。第一种是金属结构与金属结构组合型,但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远远高于皮质骨的弹性模量,容易造成人工椎间盘和相邻椎体应力过大,导致假体下沉、松动或脱出,而且金属与金属的刚性连接,起不到减振缓冲的作用,丧失了腰椎间盘缓冲减振这个主要功能。但因为金属材料抗疲劳、强度高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前仍然被用于制作人工关节材料。第二种是金属结构与聚合物结构组合型,因聚合物具有低弹性模量的特点,可以保证腰椎间盘假体拥有良好的缓冲减振效果,能够较好地模拟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性能,被广泛使用。但是聚合物因为强度低,耐磨性差,限制了假体的使用寿命,而且磨损产生的颗粒具有一定的毒性会引发局部或全身的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非融合颈椎间盘假体及其装配方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非融合颈椎间盘假体,包括上终板、下终板,所述下终板为一上端不封闭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球形腔,球形腔内设置有由金属橡胶制成的球型髓核,壳体内底中部竖直安装有十字型导轨,球型髓核下端套设在导轨上,上终板位于下终板上方,上终板下侧面设置有C型套杆,C型套杆套在球型髓核外表面,球形腔内部左右两侧中部设置有对C型套杆两端进行让位的弧形缺口。
进一步的,壳体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壳体内底中部设置用于容置十字型导轨下端部的十字形沉槽,十字形沉槽左右两端下部设置有定位插孔,十字型导轨下端左右两侧安装有与定位插孔进行插接的凸部或固定销。
进一步的,左壳体、右壳体相互拼接的那侧的下端分别对应设置有销孔、定位销。
进一步的,销孔、定位销均前后对称设置两个。
进一步的,左壳体前后两端上下对称设置有螺栓孔A,右壳体前后两端上下对称设置有螺栓孔B,螺栓孔A与螺栓孔B一一对应设置,左壳体、右壳体拼接后,经穿设螺栓孔A及与该螺栓孔A相对于的螺栓孔B的固定螺栓连接锁紧,固定螺栓末端经固定螺母锁紧。
进一步的,上终板上侧面左右两侧、下终板下侧面左右两侧均沿横向均布有倒齿。
进一步的,倒齿呈三棱柱型。
进一步的,上终板上侧面、下终板下侧面均安装有金属橡胶层,金属橡胶层上设置对倒齿进行让位的条孔。
进一步的,金属橡胶层外表面喷涂有生物活性材料或骨诱导材料。
一种非融合颈椎间盘假体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C型套杆将上终板与球型髓核连接,将球型髓核套设在十字型导轨上;
步骤2:将十字型导轨下端与下终板的左壳体或右壳体连接后,将下终板左壳体、右壳体拼接,使C型套杆容置于弧形缺口内,随后将左壳体或右壳体经固定螺栓锁固;
步骤3:在上终板上侧面、下终板下侧面安装表层喷涂有生物活性材料或骨诱导材料的金属橡胶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68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