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可见光响应的层状贴合的球形硫化锌/二硫化锡核壳异质结光催化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6838.6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5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邓芳;夏佰慧;车文杰;罗旭彪;罗胜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04 | 分类号: | B01J27/04;B01J35/08;C02F1/30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质结光催化剂 核壳 贴合 可见光响应 硫化锡 硫化锌 禁带 制备 空穴 可见光 催化活性 腐蚀性能 光催化剂 光生电子 核壳结构 模拟废水 吸附性能 复合材料 光吸收 溶剂热 异质结 耐光 内核 存活 废水 水质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可见光响应的层状贴合的球形硫化锌/二硫化锡核壳异质结光催化剂的方法,步骤如下:采用一步溶剂热的方法快捷、简便的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异质结ZnS/SnS2光催化剂。以SnS2为内核,具有较窄的禁带宽度;以ZnS为外壳增大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从而增大了吸附性能。本发明优点:制备的层状贴合的球形ZnS/SnS2核壳异质结光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禁带宽度较窄,可以有效的使光生电子‑空穴分离,强耐光腐蚀性能,具有较高的光吸收和催化活性,能有效的处理模拟废水和实际废水,可见光下COD去除率达到73.9%,处理后的水质可保证生物正常存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见光响应的层状贴合的球形硫化锌/二硫化锡核壳异质结光催化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PPCPs(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一类新型环境污染物,具有毒性、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难降解等特点,许多PPCPs组分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旋光性和极性,大都以痕量浓度存在于环境中。兽类医药、农用医药、人类服用医药以及化妆品的使用是其导入环境的主要方式,给水环境质量、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带来隐患。因此,对于如何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变得非常重要。光催化氧化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条件易控制、无二次污染、催化材料易得、且有望直接利用太阳光作为反应光源等其它水处理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水处理技术。
二元硫化物半导体因其窄带隙和强烈的可见光吸收,在最近几年备受关注。ZnS因其电子迁移率高,能带位置适宜,很好的耐光蚀性,化学性质稳定,较好的激子结合能,潜在形态丰富等优势,在光催化水污染物降解,有毒重金属的还原以及H2析出的水分解都有应用。但因其带隙大,有且仅有UV吸收,电子-空穴对复合快,因此必须掺杂其他光催化剂,缩小带隙,增强光活性。成本低的SnS2具有窄带隙,抗氧化性和光催化稳定性,良好的电子传导性,被认为是优异的具有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材料。可是SnS2存在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快速重组和电荷传输不良,也会导致光催化性能差并限制其实际应用。将硫化锌/二硫化锡(ZnS/SnS2)复合成具有较窄带隙(1.2-1.5eV)的二元硫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在光催化领域会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ZnS和SnS2耦合构成核壳异质结复合物。这中结构是具有吸引力的,在世界范围内被关注的异质结结构。外壳为内核提供了保护,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反应性,而且二者之间有效的界面接触改善了光学性质,电荷载流子的迁移率,延长了可见光响应范围,抑制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因此核壳异质结光催化剂远优于单一光催化剂。
事实上,光催化过程设计光吸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产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转移、吸附质分子的化学转化,这些过程与光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电子结构密切相关。因此,构建具有核壳结构的硫化锌/二硫化锡(ZnS/SnS2)催化剂可以促进光催化过程,同时抑制光生载流子复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可见光响应的层状贴合的球形硫化锌/二硫化锡核壳异质结光催化剂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可见光响应的层状贴合的球形硫化锌/二硫化锡核壳异质结光催化剂的方法,步骤如下:以无机锌盐、无机锡盐和硫源作为原料,将它们溶解到有机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在160-200℃下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物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洗涤数次,所得产物在60-100℃下真空干燥6-24小时,即得具有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可见光响应的层状贴合的球形ZnS/SnS2核壳异质结光催化剂。
优选地,所述无机锌盐为醋酸锌、氯化锌、硝酸锌和硫酸锌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68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