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玻璃纳米孔道的制备及应用于生物分子检测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4543.5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1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楠楠;叶婷艳;唐星星;董幼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28 | 分类号: | G01N27/28;G01N33/487;B82Y40/00;B82Y5/00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陈加利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玻璃 纳米 孔道 制备 应用于 生物 分子 检测 | ||
1.一种复合玻璃纳米孔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玻璃纳米孔道;
(2)在步骤(1)中制备出的玻璃纳米孔道上修饰磷脂;
(3)制备复合玻璃纳米孔道:将单壁碳纳米管和磷脂进行超声离心分散混合,获得单壁碳纳米管悬浮分散的磷脂,然后将步骤(2)处理的玻璃纳米孔道利用所述的单壁碳纳米管悬浮分散的磷脂进行修饰,得到复合玻璃纳米孔道;
所述步骤(1)中的玻璃纳米孔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1.1)将玻璃材料置于体积比为1:1的浓硫酸、过氧化氢混合溶液中,超声处理,然后用高纯水、乙醇冲洗,后将其置于高纯水中备用;
(1.2)将洗净的玻璃材料,以乙醇冲洗,并用氮气吹干,备用;
(1.3)将玻璃材料拉制成1.58μm的孔径的玻璃纳米孔道;
所述步骤(1)中步骤(1.1)的玻璃材料采用玻璃管,其规格为外直径:1.2mm;内直径:0.6mm;长度:10mm;
所述步骤(2)具体步骤如下:
(2.1)取用100 mg的L-α-磷脂酰胆碱溶解于0.700 mL的三氯甲烷中,溶解后置于-25℃的冰箱里,获得磷脂溶液备用;
(2.2)将制备好的玻璃纳米孔道置于所述的磷脂溶液中进行修饰,修饰处理时间2-3min;
所述步骤(3)中所用的单壁碳纳米管是利用移动催化法得到的纯度95%,直径2 nm,长度为5-30μm,并称取单壁碳纳米管的质量范围为0.10 mg-0.40 mg;所述步骤(3)中的超声处理于室温,处理时间10-15 min;移取的磷脂的体积为20μL。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复合玻璃纳米孔道在生物分子检测中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复合玻璃纳米孔道与Ag/AgCl电极连用作为闭合电路的检测器,通过皮安计测量其电流变化,从而获得对应待测生物分子的电流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454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