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玻组件抗温度冲击测试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04133.0 | 申请日: | 2019-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8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泽;李英叶;谷彦校;郭一;李学健;马海涛;王振;张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60 | 分类号: | G01N3/60;H01L31/048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王政 |
| 地址: | 07105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玻组件 测试 温度冲击 功率测试 外观检查 双玻光伏组件 加热处理 骤冷处理 | ||
本发明涉及双玻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双玻组件抗温度冲击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双玻组件样品进行外观检查、EL测试及功率测试;向所述双玻组件样品中通入电流对样品进行加热处理后,进行骤冷处理;对处理后的双玻组件样品进行外观检查、EL测试及功率测试,并与处理前双玻组件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本发明提供的双玻组件抗温度冲击测试方法,操作简单,时间短,成本低,测试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玻组件抗温度冲击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能源问题越来越严重,全世界开始了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寿命长、无污染的优点,而成为最具前途的一种新能源。将太阳能应用于发电更是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光能是一种高品位能量,利用、传输和分配都比较方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是大规模利用太阳能的重要技术基础,其中,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光伏发电系统中价值最高的部分。光伏组件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
双玻组件包括正背面玻璃、正面封装胶膜、背面封装胶膜及用封装胶膜固定在前后玻璃之间的电池串组。由于玻璃和电池片等材料在温度极具变化的环境储存、运输、使用时其抗温度冲击的性能决定双玻光伏组件的性能,所以,地理位置的差异(如高纬度、高海拔或是沙漠地区),温度的昼夜变化成为影响光伏组件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现有对双波组件的性能测试多采用环境试验箱进行,需要购买大型步入式高低温试验箱,设备外围配套的水、电、气要求较高,设备占地面积大,资金投入多,运行成本高,试验周期长、不灵活,试验结果精准度低、可靠性差,不利于满足研发及工艺监控的随机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双波组件的性能测试多采用环境试验箱进行,导致成本高,试验周期长、不灵活,试验结果精准度低、可靠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玻组件抗温度冲击测试方法。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玻组件抗温度冲击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双玻组件样品进行外观检查、EL测试及功率测试;
(2)向所述双玻组件样品中通入电流对样品进行加热处理后,进行骤冷处理,使样品温度降低60-80℃;
(3)对处理后的双玻组件样品进行外观检查、EL测试及功率测试,并与处理前双玻组件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
具体地,EL(Electroluminescent)测试,即电致发光测试,是太阳能电池或电池组件的内部缺陷检测,用于检测组件的内部缺陷、隐裂、碎片、虚焊、断栅等异常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电流为组件工作电流的1-2.5倍,采用工作电流进行加热,使双玻组件样品温度达到60-80℃,更接近双玻组件工作的实际状况,测试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组件工作电流为组件工作最佳电流(工作最大电流,Imp)。
进一步地,所述组件工作最佳电流为8.0-8.5A。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处理时间25-35min。
进一步地,所述骤冷处理的方法为:将所述双玻组件样品浸入冰水混合物中,冷却处理5-10min,双玻组件样品温度与冰水混合物温度一致后取出,使样品温度降低60-80℃,便于测试组件在冰雪恶劣天气下的抗温度冲击性能。
进一步地,将所述双玻组件样品的1/2-2/3浸入冰水混合物中,便于形成对比,可以更直观的进行外观检查,观测外观是否有破碎现象。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双玻组件样品表面固定有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控组件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未经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41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